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大國醫》:30位國寶級「國醫大師」的養生絕活  作者:王耀堂 焦亮

《大國醫》:30位國寶級「國醫大師」的養生絕活  作者:王耀堂 焦亮

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2)

[日期:2016-06-12] 來源:  作者:王耀堂 焦亮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健康回音壁

  精氣不足,當然需要進補,但是不能亂補,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補氣先重脾胃

  氣虛之證,有脾胃氣虛與心肺氣虛等類型。補氣的藥物有健脾胃的,有養心肺的,應隨宜選擇。中醫學認為:「脾胃為 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補藥效用的產生,首先要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施佈於全身。因此,補氣先重脾胃,有它的重要意義。應用補血、養陰、助陽各類藥物 時,也要考慮這一點。

  2.補血必須補氣

  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兩者之間,關係非常密切。「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於無形之氣」,從而提出「氣能生血」的論點。因此,補血必須補氣。加之補血藥物效用的產生,也要靠脾胃的功能健旺。故當歸補血湯用當歸補血,配上黃芪補氣以生血,就是這個道理。

  3.養陰宜用清補

  陰虛證的表現,多見熱象,如舌紅、口乾、口渴等。養陰的藥物,大多屬於涼性,既可滋養陰津,又有清熱的作用。所以說,養陰宜用清補。如果誤用溫熱性的補藥,不但會助長熱象,而且會進一步加重陰虛。

  4.助陽宜用溫補

  陽虛證的表現,多見寒象,如舌淡、苔白、怕冷等。助陽的藥物,大多屬於溫性,既可以振奮陽氣,又有祛除寒象的作用。所以說,助陽宜用溫補。如果誤用寒涼性的補藥,會使陽氣更虛,寒象愈加顯著。

  小貼士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語出《素問?陰陽應像大論》。精不足,指人體的精髓虧虛,當補之以厚味,使精髓逐漸充實;厚味,指富於營養的動植物食品,也指味厚的藥物,如熟地、肉蓯蓉、鹿角膠等藥。

  流行感冒,還是喝幾服湯藥見效快

  大師手記

  時行感冒,古稱時行傷寒,今名之曰流行性感冒。……本病發生發展的規律是:既傷衛又傷氣,也能傷肺,更能波及於神明,擾亂於腸胃。因此,必以表衛受束,熱毒閉肺,逆傳心包,擾亂腸胃為其辨證準繩。

  ——摘自《碥石集(第七集)》

  國醫釋讀

  流行性感冒,在古代中醫學上稱為傷寒,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傳染性極強。本病一年四季都可能流行,但春天和 冬天兩個季節發病率相對較高,正如古人所說 「春有餘寒,熱疫易行;冬有烈風,寒疫易行」。一般來說,患者都能在2~7天內自行痊癒,但對體質較弱者來說,不用藥物治療很難痊癒,但服用西藥容易傷 身,服用中成藥有時候效果不太明顯。對此,任教授認為,流行性感冒只有用方藥辨證論治,方能快速而又不傷身地治癒。

  任老指出,流行性感冒是風寒之邪由表及裡侵入體內,因此應該以辛溫解表為主。但是,由於病毒侵犯的部位不同,會 產生不同的症狀,所以在治法上,既不能單純解表,也不能單純清裡,應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辨證診治:發病初期應以表裡通解為法;一旦邪氣內陷,則須以清熱解 毒透表為主,使邪氣外出,以縮短其病程,促使機體恢復陰陽平衡。

  1.毒郁腠理

  【症狀】壯熱不退,胸脅苦滿,口苦咽干,耳聾,目赤,嘔吐,口渴,大便燥結,胸脅汗出,舌紅赤,苔薄。

  【治法】辛涼和解通腑。

  【方藥】增損大柴胡湯。

  【組成】柴胡12克,黃芩6克,枳實3克,薄荷6克,陳皮3克,黃連3克,黃檗3克,梔子3克,白芍3克,大黃6克,廣薑黃2克,白殭蠶(酒炒)9克,金蟬蛻10個。

  【用法】水煎去渣入冷黃酒30克、蜜15克,和勻冷服。

  2.熱陷心包

  【症狀】持續性高熱,劇烈頭痛,神昏譫語,煩躁不安,驚厥抽搐,小便赤澀,舌紅赤,苔黃厚而干,脈洪數。

  【治法】開竅通絡,解毒瀉火。

  【方藥】玳瑁郁金湯。

  【組成】生玳瑁3克(研碎),生山梔9克,細木通3克,淡竹瀝20(沖)毫升,廣郁金(生打)6克,青連翹6克(帶心),粉丹皮6克,生薑汁(沖)2滴,鮮石菖蒲汁(沖)10毫升,紫金片(開水烊沖)1克。

  【用法】先用野菇根60克、鮮捲心竹葉40克、燈芯草2克,用水1.2升,煎成800毫升,取清湯,分兩次煎藥服。

  3.熱犯膜原

  【症狀】發熱或微惡風寒,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尿少色黃,舌淡紅,苔白膩,脈浮滑而數。

  【治法】清熱和胃,行氣解毒。

  【方藥】達原飲。

  【組成】檳榔6克,厚樸3克,草果仁15克,知母3克,芍葯3克,黃芩3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健康回音壁

  流行性感冒是一種傳染病,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即《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具體方法如下:

  1.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2.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

  3.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4.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並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5.增強抵抗力有助預防感染流感。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分休息、避免過度緊張和避免吸煙,都是增強抵抗力的方法。

  6.在流感高發期,最好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空氣流通情況欠佳的公共場所。

  7.在藥物預防方面可用貫眾、板藍根、大青葉水煎服,或投以紫金錠,或用大蒜滴鼻等。

  小貼士

  腠理:皮膚、肌肉的紋理,分皮腠、肌腠等。

  心包:包在心臟外面的一層薄膜。

  膜原:人體部位名,指胸腹與膈肌之間的部位。

【書籍目錄】
第1頁:新中國第一批「國醫大師」的養生經驗集萃 第2頁:序言:跟國醫大師學中醫保健
第3頁:第二部份 第一章 方和謙 第4頁:第二部份 第一章 方和謙(1)
第5頁:第二部份 第二章 王玉川 第6頁:第二部份 第二章 王玉川(1)
第7頁: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 第8頁: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1)
第9頁: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2) 第10頁:第二部份 第四章 鄧鐵濤
第11頁:第二部份 第四章 鄧鐵濤(1) 第12頁:第二部份 第四章 鄧鐵濤(2)
第13頁: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 第14頁: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1)
第15頁: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2) 第16頁:第三部份 第六章 朱良春
第17頁:第三部份 第六章 朱良春(1) 第18頁:第三部份 第六章 朱良春(2)
第19頁:第三部份 第七章 何任 第20頁:第三部份 第七章 何任(1)
第21頁:第三部份 第七章 何任(2) 第22頁:第三部份 第八章 吳鹹中
第23頁:第三部份 第八章 吳鹹中(1) 第24頁:第四部份 第九章 張燦玾
第25頁:第四部份 第九章 張燦玾(1) 第26頁:第四部份 第十章 張學文
第27頁:第四部份 第十章 張學文(1) 第28頁:第四部份 第十一章 張琪
第29頁:第四部份 第十一章 張琪(1) 第30頁:第四部份 第十一章 張琪(2)
第31頁: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 第32頁: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1)
第33頁: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2) 第34頁:第四部份 第十三章 李玉奇
第35頁:第四部份 第十三章 李玉奇 第36頁:第五部份 第十四章 李濟仁
第37頁:第五部份 第十四章 李濟仁(1) 第38頁:第五部份 第十四章 李濟仁(2)
第39頁:第五部份 第十五章 李振華 第40頁:第五部份 第十五章 李振華(1)
第41頁:第五部份 第十五章 李振華(2) 第42頁:第五部份 第十六章 李輔仁
第43頁:第五部份 第十六章 李輔仁(1)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