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觀念是老年人才養生,其實這是亡羊補牢的做法。人的身體稟賦從出生,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從受精成胎時就決定 了的。所以養生,就要從幼兒開始,甚至從父母開始。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等在照顧,我們成年人在養護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家裡的孩子,讓他們有一個好 的開始,給家裡人,給孩子一個好身體,這不是比給他什麼都強嗎?
人跟鹿馬等動物有很大差別。鹿馬這些動物生下來就能站,不用幾個小時就會走,皮毛也都比較豐盛,它們在胎裡已經發育得很完全了。但是人不一樣,生下來時目不能視,口不能言,股不能立,足不能行,臟腑也非常柔弱,完全依賴別人的照顧才能存活。
這正符合復卦的特徵。有一個成語叫「一陽來復」,它下面是震卦,震在季節主春,是陽氣開始復甦,生命剛剛開始的徵象。復卦的第一爻是陽爻,而其他五爻都是陰爻,說明這時期陽氣還極為虛弱,因此養生時要斂住這點陽氣,使之不外洩。
那怎麼斂住這麼一點點寶貴的陽氣呢?我們先要弄明白這點兒陽氣在哪兒。幼兒的身體有兩個地方是需要特別保護的, 一個是腹,一個是背。小孩兒的背要有衣物保護,但是又不能過暖,而且得經常見風。等到大一點了,肌肉長得比較結實了,皮膚也比較緻密了,就不能總在屋子裡 呆著,要出去曬曬太陽,不然筋骨就會脆弱,不強壯。三歲以下,肚子不要貼地。很多小孩喜歡在地上爬,有些家長也不管,其實這是很不好的。小兒的很多病都跟 脾胃有關,肚腹貼地很容易傷到脾胃之氣。
明朝的大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小兒氣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時,此飲食之宜調, 而藥餌尤當慎也。」就是說小的時候是人以後一生健康的根基所在,但這個時候氣血還不充盈,身體的機能還不健全,這個時期,飲食的調節是最為關鍵的,而使用 藥物的時候要特別的謹慎。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最好在平時不要讓孩子生病,更不要像大人一樣,依賴病後的藥物治療。
吃什麼、怎麼吃在小時候都是很講究的。小孩剛生下來沒有嘗過五味,所以有些人用黃連水先給小孩淨口,讓他們先苦 後甜。不要過早給小孩吃味道過重的東西,一個是如果吃到厚味了,那他就很難再接受沒有味道的東西了,對以後的餵養不利;再有一個就是如果小孩有偏嗜的話, 就是特別喜歡吃一種味道的東西,那一定會得病。
張景岳說他以前有個姓王的朋友,小時候特別喜歡吃甜的東西。家裡人很擔心啊,甜屬什麼?屬土,土克水,甜食太過 不但對牙齒不好,對腎也很不好。腎主骨生髓,甜食太過就會骨痛發落,所以家裡人不想讓他吃得太多。有一天他又要吃糖,突然看見糖裡面一個蚯蚓的頭扭來扭去 地正要伸出來,這小孩嚇了一跳,以後再也不敢吃了。等長大了後才知道,那是家裡面大人故意嚇唬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少吃甜物。
如果小孩子在飲食上有不好的習慣,做父母的,做爺爺奶奶的就可以找一些類似的辦法,巧妙地加以誘導,在小時候就養成好的健康習慣。
除了注意養護陽氣,調節飲食外,還要勤揉肚腹,多給小孩做做按摩,不但有利於身體骨骼的發育,更能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再有要注意的是小孩子洗澡的時間不能過長,復卦那一點點純陽之氣很容易為水所傷,一旦受傷又不像後天之陽容易補救,所以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