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天,甲型H1N1流感蔓延,接吻這事卻變得異樣起來。據《環球時報》報道,為避免流感疫情繼續發 展,墨西哥當局勸導民眾見面時不要接吻,兩人相距最好大於1.8米。英國、菲律賓當局也建議民眾少接吻為妙。更有趣的是,墨西哥某電視頻道決定從正拍攝的 連續劇中剔除擁抱、接吻等激情戲,改用姿勢、眼神傳情達意。
接吻,這一以愛為名的運動,真有那麼可怕嗎?答案是Yes。同其他流感一樣,甲型H1N1流感也通過飛沫或密切 接觸傳播。換言之,呼吸道裡的病毒,在咳嗽噴嚏時,會隨飛沫散佈在空氣裡。一次咳嗽平均釋放3000個飛沫,而一次噴嚏可使飛沫以167公里/小時的速度 傳播,1秒鐘內就可以到達6米之外。接吻這種親密接觸,可能使人直接身陷「災區」,還可能使人近距離吸入對方呼吸道排出的病毒飛沫。從這點看來,少一些接 吻是有道理的。恰如一則流感預防訣竅所言:不接吻,不擁抱,男女見面光傻笑。
口腔是微生物繁衍的天然良田,單是細菌就有700餘種,13毫升唾液裡的細菌數量約十幾億。那接吻會不會引起感 染呢?你無需過分擔心,大部分微生物屬於無害的正常定植,能與人體和平相處。只有在身體免疫力變差、口腔環境改變或口腔黏膜破損等情況下,這些微生物才可 能「犯上作亂」。
口腔內病菌作怪,最常見的如口臭。惱人的氣味,甚至會讓接吻成為難事一樁。原來,潛伏在舌下或牙齒中的細菌能分 解蛋白質產生含硫氣體,形成臭味。還有一種病,叫做「接吻病」(KissingDisease)。2008年,球員孫悅甫登陸NBA,便中了「接吻病」的 招。病名華麗麗,其實就是EB病毒引起的單核細胞增多症。這種病毒在唾液腺中自我複製,存在於口腔分泌物中,能通過口水、飛沫傳播。因此,一個十秒以上的 打啵,足以將病毒傳播給對方,據此西方人美其名曰接吻病。此病常見於青年人,據說與接吻過頻有一定關聯。研究顯示,90%以上的人會在生命某一時期罹患此 病。值得欣慰的是,此病並不嚴重,身體的免疫系統完全可以對抗它,在你感覺到倦怠不適、發燒喉痛前早已被消滅。
吻能傳病,概因這是一種口水交換式的親密接觸。換言之,口水、唇舌、口腔內的病菌是致病關鍵。比如,唇皰疹是1型單純皰疹病毒在嘴唇上的留下的傑作——白色小水庖,它就能通過接吻傳播。
乙肝與艾滋病,能通過接吻傳播嗎?這是個值得細說的問題。一般的,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 播。儘管唾液裡也會有艾滋病毒,卻沒有接吻傳播艾滋病的病例報道。原因可能是唾液中艾滋病毒含量低微,不足以造成感染。乙肝的傳播方式則廣泛一些,包括母 嬰、輸血、密切接觸及性傳播等,法式深吻或被咬傷也有可能傳播乙肝。
總之,接吻雖好,謹慎為上:別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親吻錯誤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