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

[日期:2016-06-11] 來源:  作者:余浩 鄭黎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

  中醫給人看病開方,就像炒一個菜。在學校學習中藥,學習了每味藥物的功效,就好比告訴你鹽是鹹的,糖是甜的,辣 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前面一章講中藥,就好比告訴你,炒麻辣豆腐需要放鹽、辣椒、花椒等,但這些之間是什麼比例,如何配合運用,炒出來才好吃,就是中醫 的「方」了。

  中醫給人看病開方,就像炒一個菜。在學校學習中藥,學習了每味藥物的功效,就好比告訴你鹽是鹹的,糖是甜的,辣 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前面一章講中藥,就好比告訴你,炒麻辣豆腐需要放鹽、辣椒、花椒等,但這些之間是什麼比例,如何配合運用,炒出來才好吃,就是中醫 的 「方」了。

  理法方藥,最重要的是理,其次是法,再次是方,最後是藥,為了便於大家學習,我按照藥-方-法-理的順序來講,因為理的層次可以上升到很高,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在先講前面的藥、方、法的時候,我會穿插講一些淺層次的理,這樣理解方、藥容易一些。

  方是藥的組合,用藥如用兵,一個方就是一個佈陣,有前鋒、有後衛、有側攻,一個病證如果你明白透徹了,用藥就同 排兵佈陣一樣,古人的君臣佐使就是佈陣的方式,可以參考,但也不必局限於什麼一君三臣之類的規定,任何東西凡是規定死了,就不靈活了。戰場上還有「將在 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呢。用藥的關鍵是識病機、識藥性!接下來,我們通過對一系列組方進行分析,來瞭解如何組方用藥。

  旅行提示:學習本章的同時,請參閱《方劑學》教材,按照本章對經方的分析思路,試著分析方劑學中的其他方劑,可以加深對指南針的理解。

  第一個組方:二至丸

  二至丸,補益肝腎。用於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

  組方為:女貞子、旱蓮草,處方簡單,兩藥等量使用。

  女貞子甘平,其隆冬不凋,色青黑,益肝補腎,補益少陰之精。

  旱蓮甘寒,汁黑入腎補精,故能益下而榮上,強陰而黑髮。

  誰是君誰是臣?我看都是君,就是兩味補養肝腎之陰的藥物組合而成,這就是相同功效的藥物組合,既是藥方,也是藥對。

  結合指南針來看,就是作用於左側肝、腎陰這兩個點!

  第二個組方:二妙散

  二妙散由蒼朮、黃柏等量組成。

  但兩者有主次之分,黃柏為君,取其苦為燥濕,寒以清熱,其性沉降,能清腎中虛火,長於清下焦濕熱。

  臣以蒼朮,辛散苦燥,長於健脾燥濕。

  二藥相伍,清熱燥濕,標本兼顧,用於濕熱下注證。

  患者可見筋骨疼痛,下肢痿軟無力,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等。

  結合「指南針」來看,二妙散正好作用於右側輪子的腎陽、脾這兩個點。

  這些搭配是比較簡單的,患者的病機也比較單一,如果病機複雜,用藥就不會這麼簡單了。

  簡單的組方用藥就好比吃泡菜,菜泡好後,放點麻油就很好吃;而複雜的病機就好比炒菜,相對就複雜些。但即使再複雜,只要我們理解透徹了「指南針」,治病如修輪,再複雜的病機也能解決。

  為了便於大家學習,我們還是參照指南針,從左向右,按照:腎陰、肝、心、胃、膽、腎陽、脾、肺、膀胱的順序,分析相關的經典藥方。

  旅行提示:請你試著分析三妙散,想想三妙散與二妙散的差異!

  第三個組方:澤瀉湯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組方:澤瀉、白朮。

  澤瀉入腎、膀胱經;白朮入脾經。

  兩藥配伍,白朮健脾除濕,澤瀉利水化飲。用於水停心下,清陽不升,濁陰上犯,頭目昏眩。臨床中用於耳源性眩暈。

  我們結合指南針來看,澤瀉湯,其實就是從腎、脾入手,將人體內多餘的水液排出體外,這樣人體升清降濁機制才能健全。

  第四個組方:六味地黃湯

  組方: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主治: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六味地黃湯源自宋代兒科專著《小兒藥證直訣》,此方的分析,體現在補與瀉之間。

  很多人對補中有瀉的理解有些困難,我常給病人講,如果你向一個水缸裡裝清水,要想所裝的水很乾淨,你首先得將水缸裡的污水倒出來,你才能裝得進去乾淨的水,舊的、濁的不去,新的是無法裝進去的,就算裝進去了,也已經變了!

  補腎陰的時候,首先得將腎臟所藏的濁邪去掉,濁邪不去,腎陰難補!方中澤瀉、茯苓就是為此而設!但利濕去濁的藥 物會傷及腎陰。通俗點講,也就是好的壞的可能都會被利掉,如果是這樣用藥就沒意義了。所以需要用藥來收斂好的,只讓濁的利去;中藥中有一些藥物斂正氣而不 斂邪氣,山茱萸就是代表,還有生牡蠣也有此效。正氣收斂,邪氣利去,補益才能達到「至精至純」!

  腎陰為一身之陰,腎陰虧虛,則五臟陰分均有所虧虛!

  熟地、山藥,一黑一白,一個入血分,一個入氣分。

  熟地入血分。入腎,補腎陰,養肝,養心,可以觀指南針之左側!

  山藥入氣分。入肺、脾、腎,養三髒之陰,可以觀指南針之右側!

  雖僅兩味,但五臟之陰得以充養,腎陰得以補給,五臟陰分之化生功能得以恢復,既施之以魚,也施之以漁!

  丹皮之藥,為涼血所設,治標之用。腎水虧虛,無以養肝,無以制約心火,心肝之火必盛,心主血,肝藏血,心肝之火過盛,則血熱,投丹皮乃涼血清肝。

  六味地黃湯藥雖六味,標本兼治。補中有瀉,寓瀉於補。雖五臟之陰並補,但以補腎陰為主。

  旅行提示:看完此方的分析,請你試著想想杞菊地黃丸和知柏地黃丸,結合指南針看看這兩個處方,他們與六味地黃丸的差異表現在什麼地方?

  第五個組方:烏梅丸

  組方:烏梅、細辛、乾薑、黃連、當歸、附子、蜀椒、桂枝、人參、黃柏。

  用於治療傷寒之厥陰證: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

  此為寒邪深入厥陰,患者除了厥陰受寒邪所侵,還有脾腎陽虛的病機存在,這一點的理解可以參閱後面醫理章節。

  「消渴」:寒凝肝經,肝經不暢,心血得不到腎水救濟,心火亢於上,肺葉受熏,上焦火重,故而多飲,形成上消。

  「氣上撞心,心中疼熱」:撞者,寒邪受肝氣升發撞心所致;疼者,心包受寒,寒性收引,不通則痛;熱者,心火無腎水相濟,心火獨盛。

  「饑不欲食」:饑者,心火下移於胃,胃火亢盛;不欲食者,腎陽被寒邪所傷,不能溫養脾陽,脾氣不升,故不欲食。

  「食則吐蛔」:並非所有厥陰證病人均會食則吐蛔,體內有蛔蟲的病人,因上熱下寒,下焦腸道蛔蟲無所養,偶食飲食,則蛔聞食味,上行入胃,隨胃氣上逆而吐出。體內無蛔蟲的患者,則不會吐蛔。

  因肝臟上受心火之煎熬,下受陰寒之收引,所以肝臟陰液不足,木氣枯寒。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走向中醫 第4頁:走向中醫(1)
第5頁:走向中醫(2) 第6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
第7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1) 第8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
第9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1) 第10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2)
第11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 第12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1)
第13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2) 第1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
第15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 第16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2)
第17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3) 第18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4)
第19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5) 第20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6)
第21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7) 第22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8)
第23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9) 第2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0)
第25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 第26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1)
第27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2) 第28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3)
第29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4) 第30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