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風感冒不用藥,泡腳發汗散風寒
——感冒的腿療秘方
自測指標
1.後背發涼、發緊。
2.無明確原因的突然疲勞。
3.鼻子不通氣,前額發緊。
小小感冒,不容小視
每當季節變化、氣溫突變的時候,醫院走廊裡總是人山人海,大多數人得的卻是感冒這種小病。感冒不是什麼大病,可是一旦病起來,那滋味可真不好受。一項3000多人的調查顯示,90%的人每年至少感冒一次,其中61%感冒1~3次,18%感冒3~5次。
分清類型,對症治療
因所感外邪不同、體質強弱不一,中醫又將感冒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風寒性感冒。這類感冒由於外感風寒之邪,寒邪犯肺,肺失宣發肅降所致。症狀為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病人通常要穿很多 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這種感冒往往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應該選用發散風寒的辛溫解表藥,如九味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選用桑菊感冒 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如果誤用,會加重病情或者遷延不愈。
2.風熱性感冒。這類感冒有兩種病因:一個是直接感受風熱,如在過熱的房間裡受了邪熱,病人的主要症狀為不畏 寒,發熱重、痰液黏稠呈黃色、喉嚨痛、便秘等。另一個是寒邪侵入人體後在體內化熱,主要症狀為畏寒、低熱、無汗、頭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苔薄白 等。我們在平時注意一下的話,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熱感冒,咳嗽有黃痰,而且大便也不好。這時應該選用清熱宣肺的辛涼解表藥,如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銀 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翹解毒丸、感冒清熱沖劑等。這時候就不能選用九味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一旦誤用,就會引起體溫升高,咽疼加重。
3.暑濕性感冒。這種感冒常常發生在處暑氣節,這時候暑熱之邪最旺,常常有濕邪夾暑侵犯人體。主要症狀除畏寒、 發熱外,還有食慾不好、頭滯重、腹瀉等症狀。很多老人都知道夏天由於高溫出現一些感冒症狀,如果還有噁心或者拉肚子的話那估計就是暑濕感冒了。可選用解表 化濕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和藿香正氣膠囊。相對而言,藿香正氣水的效果來得快一些,膠囊的藥效來得慢。暑濕性感冒患者,不能服用保和丸、山楂丸藥物。
從腿入手,防治感冒
腿療在治療感冒中的作用有兩條:一是預防感冒,二是治療輕度感冒。
對感冒病人,我一般會用一些發散的藥物,並配合相應的穴位來治療。到了恢復期,就基本上以扶助正氣為主。
根據不同的感冒類型,我們採取相應的腿療方案,有針對性地去除感冒病因。
1.發汗驅邪。
對風寒型感冒,我們採用辛溫解表的方法來發散風寒,就是說寒則熱之,用火的溫暖祛除寒冷。
藥物:羌活30克,桂枝30克,生薑30克,藿香30克。
穴位:足通谷、僕參、足竅陰。
下面說一下這三個穴位:
足通谷:正坐垂足著地或俯臥位,在第5跖趾關節前下方凹陷處,赤白肉際處取穴。也就是沿著小趾向上摸,摸到一個高點(第5跖趾關節),它的前下有個小窩,就是本穴。我們可以用用拇指來按揉此穴,或用按摩棒按壓此穴,力量要大,有微痛感為宜,時間約3分鐘。
僕參:在足外側部,外踝尖後下方2、3、4三個扁指左右距離的跟骨外側,崑崙穴直下就是本穴。可以用拇指來按揉此穴,有酸脹感為宜,時間約5分鐘。
足竅陰:在足第四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為膽經之井穴。它善治頭面之病,如頭痛、目痛、耳聾等。可以用雙手拇指來掐此穴,一掐一放,約100次左右。
2.清熱驅邪。
針對風熱型感冒,我們遵循熱則寒之的原則,以水撲火,用辛涼解表的方法祛除風熱之邪,邪去則病自愈。
藥物:連翹30克,金蓮花30克,防風30克,生梔子30克。
穴位:內庭、陷谷、京骨。
這裡我們重點說一下內庭穴。內庭屬於足陽明胃經,位置在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內庭是胃經滎穴,《難經》說「滎主身熱」,所以內庭是瀉熱的要穴,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咽痛、發熱、扁桃體紅腫等症狀。
陷谷:在足背,當第2、3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沿著內庭穴向後推摸,在二、三蹠骨夾角處有個小坑即是本穴。因其凹陷如山谷,故名陷谷。我們可以用雙手拇指按揉此穴5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