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病
濕熱病又叫濕溫,也就是說人受了熱邪以後又夾著濕氣,這種病就比較複雜。
如果是光受熱邪的話,我們管它叫溫病。溫是陽邪,它從上面侵犯人體,首先侵犯的是人體的肺,人會出現咳嗽、嗓子 干、發燒,還有皮膚干癢這些症狀。進一步,它會侵犯人體的心包,會出現咽喉腫疼、發熱加劇,還有抽搐的症狀。最後它會侵犯到人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心,入 了血分,在高燒的同時還會出現神昏、譫語,還有出血,身上皮下會出現斑點。
如果受熱邪的同時夾雜著濕氣,就會出現一種比較複雜的,甚至是一些矛盾的症狀,比如說,一般的發燒,不論是受 寒,還是受熱,我們微微用點發汗的藥,出完汗以後熱就會退掉。但是這種感受濕溫的人,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汗出不解,汗出以後,它照樣還是那麼燒,而 且一般在午後燒得比較高。另外一個特點叫做身熱不揚,就是摸上去體溫不高,但是多摸一會兒就會感覺很燙很熱,從內滲透出來。
濕溫病的特點是有明顯的消化道的症狀,這些人表現為食慾不振,口中黏膩不爽,覺得口渴卻不想喝水,舌苔特別厚 膩,另外就是聞到油煙的味道總是覺得噁心、想吐。他老是覺得肌肉酸痛,胸口和心口窩還覺得堵塞沉悶,而且病勢纏綿,病程比較長。進一步發展,這些人還會出 現一些出血的症狀,比如說會出現驚厥、便血,還有會出現脅下,特別是左邊的相對於脾的部位就會出現痞塊、硬塊,身上還可能出現玫瑰疹,有的人身上還會出現 白色的水皰。
濕溫病一般好發於夏季,而且以青壯年和兒童居多。治療它比較困難,比如說我們感覺到它是一種熱證,要用一些涼的藥的話,就會傷害到他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濕氣更重。如果治療濕氣,用一些熱性的藥物,辛溫的、芳香的話,又會加重熱性的症狀,所以比較棘手。
要在夏天預防濕熱病,就要照顧脾胃的陽氣,不要吃冷飲,或寒性過重的海鮮類食物。
中醫治療濕溫病,一般用一些苦溫燥濕、芳香化濕、淡滲利濕的藥物,抽絲剝繭,慢慢地解開這種膠著、黏膩的狀態,分清別濁,各歸其位。
我們經常用的一個方子叫「三仁湯」,裡面用到了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薏苡仁有非常好的滲濕利濕的效果。而白蔻 仁就是白豆蔻的種子,非常香,燉肉的時候可以放一些,它能夠喚醒被濕邪蒙蔽的呆滯的脾胃的功能,讓它恢復蠕動,特別是小腸,讓它恢復起泌別清濁的功效,起 到芳香化濕的作用。此外在這個方子中還用到了滑石和通草,它能夠把停滯在我們體內的污濁的液體從小便排出去,起到利濕的效果。還用到了竹葉和半夏,竹葉能 清心火,清解侵犯到心包經和心經的毒熱,半夏能夠把凝滯在心口窩處的寒痰、黏液給它化掉,叫做燥濕化痰。
煎煮三仁湯的水我們要用「甘瀾水」,所謂甘瀾水就是「活水」。一般古代取這個水就是把水放到木盆裡面攪,用木勺去反覆舀動,使它充滿生機和活力,最後達到水走如珠,讓水變成一顆顆小珠子。
用甘瀾水煎藥,能起到分清化濁、泌別清濁的作用,最終達到濕去熱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