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人體的春夏秋冬  作者:徐文兵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人體的春夏秋冬  作者:徐文兵

春季話養生(二) 春茶

[日期:2016-06-10] 來源:  作者:徐文兵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春茶

  1綠茶

  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綠茶講究明前茶、雨前茶。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國江南茶區按照節氣對不同階段春茶的稱呼。顧 名思義,「明前茶」是清明節前采制的茶葉,「雨前茶」是清明後谷雨前采制的茶葉。明前茶細嫩品質好,雨前茶品質也不錯,而谷雨後立夏前的茶葉一般較粗老, 品質就相對差一些了。在「驚蟄」和「春分」節氣,早發品種茶就開始萌芽了,這樣的話,「清明」前就可採茶。明前茶由於伴隨著春天地氣的生發而萌芽,又蘊含 了整個冬季閉藏和積蓄的精華,所以得天地之靈氣,生命力是最旺盛的,這就是從中醫角度來分析明前茶珍貴的原因。再加上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 生長速度較慢,產量很低,物以稀為貴,明前茶就愈發貴重了。

  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杭州觀看龍井茶采制時,曾作《觀採茶作歌》,詩云「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就是指「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龍井茶品質最好,過早采制太嫩,過遲太老。這個火就是指寒食節,也叫禁火節,其實和清明就差一兩天。

  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那麼細嫩,但由於這時氣溫回升,天地的生發之氣更盛,芽葉生長相對較快,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 鮮濃而且耐泡。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後,其時適中。」這對江浙一帶普通的炒青綠茶來說,清明後、谷雨 前,確實是最適宜的采制春茶的季節。

  除了江浙的西湖龍井和洞庭碧螺春,產於其他省份的綠茶,比如廬山雲霧、太平猴魁等,由於海拔較高,天候條件各有 不同,採茶時間一般在谷雨後至立夏間。無論是明前茶還是雨前茶,由於芽葉都比較細嫩,泡茶時水溫不宜過高,一般85度左右即可,有些茶毫較多,條形更細嫩 的茶還需要上投法,就是先注水,再投茶,以免破壞茶的鮮爽的感覺。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第一句話就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我們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茶樹既然是南方的樹木, 就更適合在燥熱的南方飲用。而在北方,我們喝茶就盡量要選擇發酵茶或者半發酵茶來喝了。《茶經》中說的茶之為用,味至寒,通過發酵這道加工工序,就可以大 大減低茶的寒性。

  說到綠茶的好處,可能大家都知道綠茶能減肥、解暑、降血脂、降血壓等等。綠茶固然有這些作用,但是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和季節選擇適合自己的茶來喝,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健康之道。

  現在很多成功人士,不管自己是什麼體質,每天早上一起床先喝一杯上好的綠茶,認為這才是品質生活,卻不知這裡面 也有隱患。這些人中就包括一些脾胃虛寒的人,他們甚至喝到拉肚子,喝出胃病來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從另一個角度講,上午是陽氣生發的時間,大清早就拿性質陰 寒的綠茶來打壓上升的陽氣,也是不利於健康的。

  2烏龍茶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通過部分發酵來適當降低茶的寒性。烏龍茶根據產地的不同分為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 和台灣烏龍。閩南烏龍的代表茶品是鐵觀音,主要產於福建安溪,以獨有的「蘭花香、觀音韻」名揚天下。鐵觀音的發酵程度大約為30%左右,但是隨著現代加工 工藝的改良,鐵觀音的發酵程度降低,也就是說它的寒性依然很大。大家在飲用的時候,要根據自身體質來選擇。

  說起大紅袍,可能大家都有耳聞,大紅袍就是閩北烏龍的代表茶品。閩北烏龍主要產於福建北部武夷山地區,很多茶樹 甚至生長於高巖峭壁之上,巖頂終年有甘泉細流滋潤茶樹,所以閩北烏龍天賦不凡。武夷山區的茶又被稱為巖茶,發酵程度一般在40%左右。武夷巖茶的製作非常 複雜,除了發酵還有焙火。焙火就是把茶置於炭火之上,小火慢燉,而且要多次重複。通過焙火,不但增加茶的香氣,而且也可以大大消減茶的寒性。武夷山獨特的 自然生態環境造就了巖茶「巖骨花香」的品質,茶湯巖韻明顯,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厚。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茶酒單》中就詳細記載了武夷巖茶的品飲方法, 說三杯之後,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好巖茶需要沸水急沖,而且不怕悶泡,有理氣、消食、化積的功效,適合腹部脹滿、消化不良的人來飲用。巖茶的勁力比較 剛猛,所以切忌空腹飲用,以免引起低血糖反應。

  廣東烏龍是四大烏龍中較為古老和優秀的品種,以潮安縣鳳凰山區的最為有名,由於單株采收、單株製作,廣東烏龍又 被稱為鳳凰單樅。大家熟知的直接體現中國茶道精神的潮汕功夫茶,沖泡的就是鳳凰單樅,它的發酵程度一般在40%左右。鳳凰單樅茶具有天然花香,口感甘爽, 回味滑潤,種類繁多,常見的有蜜蘭香、黃枝香、芝蘭香、柚花香等等。鳳凰單樅自然的香氣有打開心胸、令人心曠神怡的功效。鑒於它自身的生發開散的特點,鳳 凰單樅更適合在上午飲用。單樅所含的香味物質以高沸點的居多,所以沖泡時要用滾水,且要快速出湯,時間長了就容易把茶的澀味泡出來了。

  台灣烏龍向來以加工工藝精良而著稱,常見的有凍頂烏龍、文山包種、東方美人,及大禹嶺、梨山茶等等。由於產量不 高,且價格較貴,尋常百姓不易喝到。但是可貴的是,台灣保存了傳統的加工工藝,一般發酵程度能達到42%,其中東方美人的發酵程度更是達到70%左右,所 以適合飲用的人群自然也就多一些。

  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茶,還要講究喝茶的方法,首先喝茶要心靜,其次不要貪多。

【書籍目錄】
第1頁:健康和幸福是人類的終極渴望 第2頁:四季論養生
第3頁:春季話養生(一) 元宵節 第4頁:春季話養生(一) 國際氣象節
第5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季飲食 第6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困
第7頁:春季話養生(一) 失眠、早醒 第8頁:春季話養生(一) 入睡困難
第9頁:春季話養生(一) 多夢 第10頁:春季話養生(一) 睡眠呼吸障礙
第11頁:春季話養生(一) 睡眠姿勢 第12頁:春季話養生(一) 臥室與臥具
第13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捂秋凍 第14頁:春季話養生(一) 煩
第15頁:春季話養生(一) 躁 第16頁:春季話養生(一) 二月二
第17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天放風箏 第18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日吃菜
第19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日吃菜(1) 第20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日吃菜(2)
第21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天花會開 第22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天花會開(1)
第23頁:春季話養生(一) 春天花會開(2) 第24頁:春季話養生(二) 春日話肝
第25頁:春季話養生(二) 春日話筋 第26頁:春季話養生(二) 肩周炎
第27頁:春季話養生(二) 春分 第28頁:春季話養生(二) 花粉症
第29頁:春季話養生(二) 口苦 第30頁:春季話養生(二) 歌詠情
第31頁:春季話養生(二) 手舞足蹈 第32頁:春季話養生(二) 三月三
第33頁:春季話養生(二) 肥胖 第34頁:春季話養生(二) 脂肪
第35頁:春季話養生(二) 膏肓 第36頁:春季話養生(二) 消化
第37頁:春季話養生(二) 寒食節 第38頁:春季話養生(二) 清明
第39頁:春季話養生(二) 飢餓 第40頁:春季話養生(二) 食飲有節
第41頁:春季話養生(二) 閉經 第42頁:春季話養生(二) 眩暈
第43頁:春季話養生(二) 厭食症 第44頁:春季話養生(二) 小兒厭食症
第45頁:春季話養生(二) 暴食症 第46頁:春季話養生(二) 膏粱
第47頁:春季話養生(二) 糟糠 第48頁:春季話養生(二) 谷雨
第49頁:春季話養生(二) 春茶 第50頁:春季話養生(二) 春茶(1) 
第51頁:春季話養生(二) 夢境與健康 第52頁:春季話養生(二) 夢境與健康(1)
第53頁:春季話養生(二) 夢境與健康(2) 第54頁:夏季話養生(一) 無厭於日
第55頁:夏季話養生(一) 睡子午覺 第56頁:夏季話養生(一) 夏季話養生
第57頁:夏季話養生(一) 出汗 第58頁:夏季話養生(一) 夏季飲食
第59頁:夏季話養生(一) 若有愛在外 第60頁:夏季話養生(一) 夏天化濕
第61頁:夏季話養生(一) 漫話風濕 第62頁:夏季話養生(一) 濕熱病
第63頁:夏季話養生(一) 濕疹 第64頁:夏季話養生(一) 艾草
第65頁:夏季話養生(一) 菖蒲 第66頁:夏季話養生(一) 五毒
第67頁:夏季話養生(一) 五毒(1) 第68頁:夏季話養生(一) 自汗
第69頁:夏季話養生(一) 盜汗 第70頁:夏季話養生(一) 小兒盜汗
第71頁:夏季話養生(一) 手心出汗 第72頁:夏季話養生(一) 腳汗
第73頁:夏季話養生(一) 西瓜 第74頁:夏季話養生(一) 荷花
第75頁:夏季話養生(一) 荸薺 第76頁:夏季話養生(一) 槐花
第77頁:夏季話養生(一) 桑樹 第78頁:夏季話養生(二) 牡蠣
第79頁:夏季話養生(二) 海蝦 第80頁:夏季話養生(二) 鮑魚
第81頁:夏季話養生(二) 海參 第82頁:夏季話養生(二) 魷魚和烏賊
第83頁:夏季話養生(二) 中醫治上火 第84頁:夏季話養生(二) 中醫治上火(1) 
第85頁:夏季話養生(二) 中醫治上火(2)  第86頁:夏季話養生(二) 中醫治上火(3) 
第87頁:夏季話養生(二) 小暑——話解暑 第88頁:夏季話養生(二) 急救三寶
第89頁:夏季話養生(二) 洩瀉 第90頁:夏季話養生(二) 五更瀉
第91頁:夏季話養生(二) 情緒性腹瀉 第92頁:夏季話養生(二) 中氣下陷
第93頁:夏季話養生(二) 闌尾炎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