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說人生不過「氣血」二字,用艾條灸一灸,就可以補充陽氣,推動氣血運行,讓虛弱的身體好起來。很多人用艾條灸過之後,會感覺身體特別舒服。
艾灸和其他方法的配合是補虛的天賜良方
如何補虛,在整本書裡面,我用的最多的方法是艾灸。當然,還會根據不同的症型,再配上粥療、按摩、運動、足浴等等。我首推艾灸的方法,不僅僅是因為它沒有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在補虛方面效果非常獨到。
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另外,在《莊子》一書中就記載,聖人孔子經常「無病而自灸」。
可見,你沒病的時候灸一灸能強身健體。比如說,當你經常感覺精力不夠,體力不支,做什麼事都沒有足夠的心勁兒的時候,你就可以灸一灸,因為此時,你的身體開始變虛了。這時候艾灸,可以「防病於未然」。
身體虛、生病的時候也可以灸,因為艾灸能調病驅疾。身體發虛,往往就是氣血運行慢、陽氣不足等原因。而艾灸正好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淤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中醫上講,我們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離不開氣血,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 推送。人體有很大一部分疾病,都是由於氣血不暢引起的,比如說頸椎病、心臟病、關節炎等等。但是氣血有個特點,就是見寒則凝,見溫則行。而艾灸具有溫陽的 作用,可以推動氣血的運行。
另外,艾灸可以通經活絡。經絡分佈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沒有生病的時候,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但是,如果我們感受了風邪、寒邪、濕邪等等外邪的時候,身體的一些部位就會氣血凝滯,經絡受阻。這時候,灸一灸,可以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
舉個最最常見的例子吧!現在的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時間長了,就容易暗耗精血,精血不足陽氣就不足了,會 出現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沒有精力,記憶力變差,很多人還會出現性慾減退等等。其實,這時候無非是腎虛或脾虛,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後天之本。腎為先 天,腎陽不能虛。那麼脾為後天之本,脾虛的時候,就會容易引起吃飯少、肚子脹、身體沒勁兒、不想活動、大便稀、肚子疼、慢性腹瀉、月經過多等等。這時候, 取腎腧、氣海、關元,甚至是太溪,來灸一灸,就可以增加體內的陽氣。
你進行艾灸的時候,艾條燃燒了自己,把它的能量輸送到了你的身上,所以,你會感到自己的生命力增強了很多,病也好了很多。當然,對於一些病症,如果把艾灸和其他的方法配合起來,效果會更好,反應會更快,作用會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