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膚色、眼睛發黃,嘴發苦,心煩,肚脹,噁心,小便少而黃,大便秘結。
方法1:茵陳蒿12克、梔子9克、大黃9克煎服。
方法2:茵陳蒿1把,生薑1塊,搗爛,擦於胸前。
有很多人找中醫看病,非得讓醫生號號脈,否則就覺得這不是地道的中醫。殊不知,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望診是最重要的。《難經》中就說:「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意思是說,望診才是「四診」之首。
有一次,有位中年男士來找我看病,他一進門,我就看到他的膚色和眼睛都發黃,明顯跟健康人的膚色不一樣。我心裡 就嘀咕,這個病人膽囊應該有問題。他坐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就問他怎麼不舒服了。他說,自己今年45歲,嘴裡總是發苦,心裡還特別煩躁,肚子脹悶,噁心,小 便少,顏色黃,大便秘結。我讓他伸出舌頭看看,他的舌頭也是發黃。
我給他分析說:「你心裡煩,說明你的肝火沒有得到較好的疏洩,所以你的肝有問題。肚子脹悶,也說明肝有問題。嘴裡發苦,說明膽囊有問題。另外,你有沒有注意到,你的膚色、眼睛的顏色、舌頭的顏色都發黃,這說明你體內的膽汁氾濫了。」
這位男士聽了說:「趙大夫,你說得太對了,我這個人比較喜歡喝酒吃肉。以前體檢的時候也發現有酒精肝,沒想到現在膽囊也出問題了。」
「有句成語叫『肝膽相照』你聽說過吧?肝臟出問題了,膽囊能好得了嗎?」我說。
那個病人聽了連連點頭,問我怎麼辦才好。
我告訴他,方法也很簡單,選茵陳蒿12克、梔子9克、大黃9克,加水1000毫升,煎汁,一直煎到剩500毫 升,取出。然後再復加水1000毫升繼續煎汁,煎到剩500ml的時候再取出,兩次取出的藥液混合當茶飲用。外治法可用茵陳蒿1把,生薑1塊,搗爛,擦於 胸前即可。
膽汁是肝之精氣所化生,彙集於膽,以助食物的消化。若膽汁不走正常的道路,而是走皮膚,那就會發為黃疸。茵陳蒿 性苦平微寒,寒能清熱,苦能燥濕,它能使濕熱通過發汗和小便排出體外,是調理黃疸的重要材料。它與苦寒瀉火、通利小便的梔子同用,則能將肝膽的濕熱通過小 便而外洩出去。大黃苦寒洩熱,能清理胃腸,既能協助茵陳蒿、山梔洩鬱熱,還能通大便。三種藥都能清熱通便。
那個人按照我說的,沒事就用它們泡茶喝,然後每天堅持外擦。兩個月後,症狀消退了很多。
其實,除了用藥,還應注重預防調護:飲食有節宜清淡,不要嗜酒,不吃不潔之品,不放縱自己吃辛熱肥甘之物,比如辛辣味的大魚大肉。還有,黃疸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