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胸部、脅肋部、腹部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肋下刺痛,月經不調,痛經。
方法1:川芎、香附、元胡、莪術各12克煎服。
方法2:艾灸期門、太沖、血海、三陰交、關元,共灸30分鐘。
前面我說過了氣滯,中醫上說,氣為血之帥,意思是說氣統帥著血運達全身。因此,如果氣滯比較重的話,就會連帶有血淤,這就是氣滯血淤。
一般來講,氣滯血淤會表現為胸部、脅肋部位、腹部的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肋下刺痛,月經不調,痛經。
一次,我到外地講課,一個學員說她自己全身不舒服,胸部和乳房脹悶,走竄疼痛,右側脅下有一個硬塊,像針扎一 樣,一按更疼。尤其是每次來月經前疼痛難忍,不吃止痛藥就難以忍受,經色紫暗有塊,平時性格急躁易怒。看她的舌質紫暗有很多淤斑,摸脈是澀的。我就告訴 她,這是一個氣滯和血淤兼見的病證。這種情況一般多先由情志不遂引起,也就是心情不愉快導致氣的運行不暢,時間長了,引起血液的運行淤滯,這是先有氣滯, 然後由氣滯而導致血淤的情況。
當然也可能由離經之血(即內膜脫落所出之血)、或跌打損傷,導致淤血阻滯,進而影響氣的運行,這就先有淤血,由淤血導致氣滯。不管哪種情況,最後的病理結果都是氣滯和血淤同見。
可別小看了氣滯血淤證,這兩組病理同時出現的時候,說明病程已經比較長了,所以調理要麻煩一些。首先,選用治氣和治血的穴位,就是前面說的期門、太沖、血海、三陰交,用艾條在三陰交、關元穴上方約2~3厘米的地方,做迴旋灸,每日1次,每次灸30分鐘。
其次,我給這位學員開了一個疏淤通氣的方子:川芎12克、香附12克、元胡12克、莪術12克,水煎出藥湯約500毫升,每天分3次喝,堅持1個月。
期門、太沖疏通氣機,三陰交、血海活血化淤。對於氣滯血淤的頑症,關鍵是應用艾灸。中醫認為,艾灸有很好的溫通 作用,所謂「血得溫則行」,所以用艾灸加上溫陽作用很好的關元穴,目的是促進血液的運行。中藥裡川芎、莪術、元胡均是兼有行氣和活血的雙重作用,而香附善 於理氣解郁,調經止痛,幾味藥配合,服用半個月以上,就可以使氣滯血淤證消除。
如果你經常愛生氣的話,一定要記著我說的話,「生氣是毒藥」,經常生氣就好像經常在服用慢性毒藥一樣,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