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身體到處脹痛,特別是胸腹部脹痛。
方法:艾灸太沖和期門,每穴10分鐘。
氣滯病就是由於生氣而導致的,可是人生活在世上,哪能一輩子不生氣呢?但是我建議你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
我認識一個護士,剛結婚沒多久,小兩口因為家務瑣事吵了一通,事後很快和好了。但是沒幾天,護士來找我看病,說是自己覺得身體到處脹痛,特別是胸腹部,疼痛地方還不固定,來回移動,飯吃得也少了。我根據她的症狀特點,聯想到生氣的誘因,判斷她是得了氣滯證。
我教她回家每天用雀啄灸法灸兩個穴位:太沖和期門。每天每穴灸10分鐘,到穴位發紅為止。飲食上多吃白蘿蔔和橘子。沒過多久,這個護士就說不脹痛了。
氣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體裡不斷運動的,具有很強活性,對人體的臟腑功能具有推動作用的那部分精微物質。氣滯,就是氣的運動受阻了。
氣滯的時候,很多人會感覺悶脹和疼痛。氣滯於胃則胃痛,氣滯於腹則腹痛。氣滯於經絡,則出現肢體疼痛。凡氣滯的 疼痛有兩個特點:一是,疼痛的性質為脹痛,常常是脹重於痛;二是,疼痛的發作時重時輕,部位不固定,表現為竄動作痛。氣滯證往往與精神因素有關,情志不暢 時症狀加重,噯氣或矢氣後症狀減輕。氣滯證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調理時以疏通肝氣為主,我們取肝經的太沖和期門穴進行艾灸,可以疏肝解郁,「肝主疏 洩,條暢氣機」,肝氣通暢,人的一身氣機也會暢通,各種脹痛則自會消失。中醫認為,白蘿蔔善於下氣除脹消食,俗話說「秋季蘿蔔賽人參」,橘子也能行氣除 脹,對於氣滯證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雖然調理氣滯很容易,但是我更希望每個人都能不生氣。我自己也經常碰到一些不順心的事,但是我會經常在心裡背那首《不生氣歌》,它比我的藥可管用多了。
人生就像一場戲,相扶到老不容易。
因為有緣才相聚,是否更該去珍惜。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
你尊我敬多謙虛,但願大家都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