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舌頭暗紫、滑苔,怕冷,小便次數多,氣喘,胸痛、胸悶,水腫。
方法:艾灸關元、足三里、膻中、至陽,每穴10分鐘。
馬季、高秀敏、侯耀文,這些人大家都比較熟悉吧!他們曾經給我們帶來過很多快樂,但是由於冠心病,他們都離開 了。冠心病、心絞痛,中醫叫胸痺,大多數是由於心陽不足,導致氣滯血淤、水停寒凝,心脈不通才出現疼痛、悶氣等症狀。說到心陽,就要先講一下陽氣,陽氣是 中醫一個重要的概念,形象地講,陽氣就好像蒸汽機裡的火,只有火旺了,才可以使水變成水蒸氣,進而推動蒸汽機正常運轉。如果火力不足,人體的氣、血、水等 物質,就無法正常氣化,停聚身體局部,無法完成正常的工作,進而出現一系列活力下降的情況。
我老姨七十多歲,得了冠心病,稍微一活動或是天氣突然變化,心絞痛就發作。這幾年一直往醫院裡跑,每年冬天大約 有兩三個月都是在醫院度過。老太太不少受罪,體質越來越差。我去給她看病的時候,發現她舌頭胖大,邊上有很多牙齒印(中醫術語叫齒痕),舌頭顏色暗紫,同 時舌苔水汪汪的(中醫叫滑苔),脈象很沉,很難摸出。
我心裡有底了,問道:「您是不是非常怕冷,小便次數還多,活動後就容易喘氣,憋悶,身上還經常水腫?」
老姨連連點頭,說:「我特別怕冷,不到冬天就早早穿上棉襖,還用上暖空調。這兩年上一層樓梯就得歇一會兒,隔三差五的腿就腫起來。」
這主要是陽氣不足,無力推動血液和水液的正常運行,所以才會出現胸痛、胸悶、水腫等症狀。要想調理,不能只單純的活血、消腫,必須補充人體的陽氣。
我隨後教給老姨一個簡單的方法——艾灸。每天拿艾條灸身上的幾個穴位:關元、足三里、膻中、至陽。關元穴在腹 部,肚臍之下四橫指。足三里在小腿外側,膝蓋下四橫指,脛骨前脊(小腿前面骨頭最高的一線)一橫指。膻中在胸部正中,兩個乳頭之間。至陽在背部,肩胛骨下 角連線正中。具體操作時,用艾條點燃後,在距穴位上2~3厘米處進行迴旋灸,每穴約灸10分鐘,四個穴位(足三里選用一側的穴位)共灸40分鐘,每天一 次。
這樣做了大約有一個月,老姨的問題解決了一大半。小便次數減少了,水腫也消退了不少。
我用艾灸的方法,溫補陽氣,行氣活血,對燒旺這把生命之「火」是很有幫助的,對於各種陽虛者尤其適用。再有,足 三里、關元穴是人體補虛助陽的最常用的穴位。至陽,陽氣最多的意思;膻中是氣會,擅長於行氣。所以,補陽的穴位和方法同時應用,人體的火豈有不旺之理?所 以,趕緊去買一些艾條,灸一灸試試吧。動起手來,亡羊補牢,什麼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