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魚類上市的季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機
氣虛體質者有胖有瘦,有的人不理解自己身上肉挺多,都營養過剩了,怎麼還會「虛」?其實氣虛與胖瘦無關,起決定 作用的是內臟功能的強弱。多數氣虛者不僅體質虛弱,同時還伴隨著脾胃虛弱。《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有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飲入於 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由此得知,脾胃有病臟腑就無法得到滋養,體質就只會越來越差, 所以補元氣、增強體質、溫養脾胃是氣虛體質者應調理的重點。
魚類食品味道鮮美、肉質細嫩,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消化率達 87%~98%,同時也是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營養豐富。對於氣虛體質者來說,魚類也是必不可少的。魚類種類繁多,一年四季都會有不同的魚上市,氣虛體 質者可根據季節變換來選擇不同的魚,以調養脾胃、補氣補虛。
春季食鱸魚
《嘉祐本草》中記載鱸魚:「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鱸魚味甘淡、氣平,安和脾胃之氣,常食有滋養五 臟、補虛損、強健體格、益血生肌的效果。蓴菜鱸魚湯是一道傳統的滋補藥膳。白居易詩中說道: 「猶有鱸魚蓴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氣虛體質者堅持食用一段時間的蓴菜鱸魚湯後,就會發現脾胃功能有很大改善,而且乏力倦怠的現象也會逐漸消失。具體做 法是:取鱸魚300~500克,蓴菜100克,黃芪20克,枸杞10克,水澱粉、蔥、姜、料酒、鹽、胡椒粉各適量。將魚身的兩面切「十」字花刀,與黃芪、 鹽、蔥、姜、料酒上鍋蒸半小時。炒鍋放油燒熱,放入蔥、姜絲煸炒,加入料酒。然後將蒸好的魚汁倒入鍋內。最後放入枸杞煮10分鐘,淋入水澱粉勾芡,將湯汁 澆在魚上,撒入胡椒粉即可。
夏季食黃魚
黃魚性平,味甘,歸胃、腎經。中醫認為,黃魚有健脾養胃、安神、益氣、補腎的功效。而蘋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微量元素。因此,若常食黃魚蘋果粥對於失眠、頭暈、食慾不振、眼睛乾澀、腸胃虛弱的氣血體質者能起到全面的補充效果。具體做法是:取黃魚肉150~200 克,蘋果(切塊)100克,糯米100克,豬油、火腿末、蔥花、薑末、鹽、味精各適量。先把糯米煮沸,放入其他材料用文火煮30分鐘即可食用。每天分兩三 次食用,再次食用時需加熱。
《食療本草》中指出:「黃魚不可與蕎麥同食,令人失聲也。」因此,氣虛體質者需特別注意,黃魚與蕎麥同食難以消化,損傷脾胃。
秋季食鱖魚、鰱魚
秋季天氣漸漸轉涼,氣候乾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而肺主皮毛,同時口、鼻、咽喉為肺的通道。氣虛體質者肺氣不 足,風邪易通過這些途徑入侵身體,以致出現感冒、咳嗽、口乾等症狀。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肺燥下移於大腸,就會造成便秘。同時,若秋季不注重飲食調養,免疫 力減弱,到寒冷的冬天時,疾病也就會找上門來了。因此氣虛體質者在秋季養脾胃的同時需注重補充肺氣。
鱖魚是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李時珍將鱖魚譽為「水豚」,意思是說鱖魚味道鮮美如河豚。也有人將鱖魚比作天 上的龍肉,說明鱖魚的口味的確不凡,是上等食用魚。中醫認為,鱖魚可補五臟、益脾胃、療虛損,常用於調治氣血虛弱體質和營養不良者。鱖魚百合粥、茯苓蓮子 鱖魚湯和滋補鱖魚湯最宜氣虛體質者在秋季食用。具體見表2-1。
冬季食鯽魚
鯽魚有健脾開胃、和中活血通絡、溫中補氣的功效,適合肝腎虧虛、哮喘、氣虛水腫的人食用。鯽魚的滋補作用較強,煮粥、燉湯、紅燒、清蒸均可。在寒風瑟瑟、冷氣襲人的冬季,氣虛體質者將鯽魚與豆腐搭配燉湯食用,則營養吸收效果最佳。
鯽魚豆腐湯的具體做法是:取鯽魚一條(250~500克),豆腐500克,蔥、姜、鹽、雞精、料酒各適量。先將 鯽魚洗淨後,用鹽和料酒醃漬待用;豆腐切成1 厘米厚的小塊狀。然後將炒鍋放入油燒熱後,將鯽魚煎至兩面都呈金黃色。再加入蔥姜和開水,用中火煮30分鐘。最後加入豆腐塊,煮10分鐘,調入鹽和胡椒、 雞精即可。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指出,我國居民每人每天進食50~100克魚蝦類食物,才能滿足身體所需。因此,氣 虛體質者只有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順應季節、氣候和食物的特點來調養身體,才能達到最佳的調養效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魚類上市,氣虛體質者切記看準時機 再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