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者進補需循序漸進,以補益五臟
很多氣虛體質者認為,既然體質差就應該用名貴的補品或中藥來補。我有一位朋友就是氣虛體質,同時肺、腎氣血虧 虛,經常腰膝酸痛、咳嗽氣喘。她的女兒去青海旅遊,捎回一些冬蟲夏草。她按照說明,每天飯前1小時用1~3克泡茶喝,喝了有三個多月,非但上述症狀沒減 輕,反而臉上和脖子上起了皮疹,並且出現了鼻干口乾、喉嚨痛的現象,後來連胳膊、腿都有些水腫。於是她找到我家來了。我告訴她,這是由於她的臟腑功能低 下,尤其是吸收能力較弱造成的。像她這樣的氣虛體質者進補時如果一開始就食用一些補益效果較強的食物會產生副作用,導致虛不受補,而應該先從日常飲食中進 行調補。我建議她暫時停吃冬蟲夏草,先吃一些養元氣、補肺腎的食物,像芝麻、栗子、豇豆、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雞肉、羊肉、豬腎、鯽魚、鱸魚、鵪 鶉、黃鱔、蝦、蘑菇、銀耳、百合、淡菜、桑葚、山藥、枸杞、芡實等。可以說,這些食物都是為「大補」打基礎的,可以先食用兩三個月之後,再把冬蟲夏草與其 他食材一起製成藥膳,如煮粥、燉肉、煲湯等。這樣才能達到既改善氣虛體質又不會出現副作用的目的。
氣虛體質者除了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進補原則外,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進補之前先「開」脾胃
中醫認為:「人之谷氣入胃,胃得谷氣而化之,遂成精微之氣,以上注於脾,而行之五臟六腑。」也就是說,人吃進的 食物,都要經過胃的消化和脾的運化才能為其他臟腑提供精微物質。脾為人的後天之本,胃是人體的五臟之本。脾與胃為相表裡的一髒一腑,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 氣虛體質者脾胃功能低下,因此進補之前應先調養脾胃。
氣虛體質者「開」脾胃需選擇易於消化、健脾養胃、補氣補虛的食物。最好是每天晚上都吃碗金沙玉米粥。製作方法 是:取糯米40克,玉米粒80克,紅糖40克。把玉米粒和糯米放清水中浸泡2個小時,然後將二者入鍋加清水用中火煮,待成粥狀時調入紅糖,煮5分鐘即可食 用。氣虛體質者食用一段時間的金沙玉米粥後會發現胃口越來越好,腹脹腹瀉也不見了,出虛汗的現象少了,也有了中氣十足的感覺。
扶氣補虛,飲食調養是根本
各種各樣的名貴補品或中草藥並不宜經常食用,而日常生活中每天的飲食才是最重要的。氣虛體質者如果在飲食中加一些補氣益髒的藥食,就能達到較好的補益效果。
「氣之根在腎」,氣虛體質者如果腎氣虧虛,可在食物中加一些枸杞、熟黃地、菟絲子等具有溫補作用的藥材。枸杞豬 腎湯是補氣養腎不錯藥食。常飲之能消除氣虛體質者腰膝酸軟、筋骨無力、頭暈失眠的症狀。具體做法是:取豬腎2個,枸杞30克,熟地黃10克,薑片、各種調 料適量。將豬腎洗淨切片後,下鍋用薑片略炒一下。再把枸杞、熟地黃放入清水中煮沸,用文火煲1小時。然後加入豬腎片煮10分鐘,調入鹽即可。飲湯食豬腎, 每天1次。
如果肺氣不足,容易受風寒,則可選擇五味子、茯苓、麥冬來補益。潤肺粟米粥對氣虛心悸、體倦乏力有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取麥冬10克,五味子5克,粟米100克。麥冬、五味子煎水後取汁棄渣,將粟米加水煮至半熟時加入藥汁,再煮至粥熟即可。
若屬心氣虛則可在飲食中加入黨參、黃芪、甘草等中藥。若屬肝氣虛則可加菊花、杜仲、決明子、夏枯草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氣虛體質的朋友可以依照以上的食用方式來製成各種藥膳食用。
進補並非越貴越對身體有益
許多人都認為越貴的東西,越具有補益的效果。其實不然,補益的食物或藥物應在呵護脾胃、扶氣補虛的前提下進行, 並不是所有名貴的補品都適合氣虛體質者 「補」。如果在不清楚自己的身體和補品的特性的前提下自作主張,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氣虛體質者應先找中醫師咨詢,再確定是否適合進補,以及如何 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