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社會的神秘養生藥—五石散
散,也就是藥末。散可以外敷,可以沖食,也可以煮,甚至可2 以吹到病灶上。
五石散就是道家散劑中的一個名方,據說是張仲景發明的,方里面的五石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和硫磺。
五石散也叫寒食散,最開始是用來治病的藥,張仲景用來治療傷寒病人,因為這種藥燥熱,對傷寒病人來講有補益的作用。但到了魏晉時期,很多上流社會的人把它當成一種時尚的延年健體的東西來吃,認為它有增強體力,讓人神清氣朗的功效。
我們現在可能無法想像當時五石散風靡的盛況,估計跟現在的各種保健飲品什麼的差不多,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清高的 文人墨客,都把吃它當家常便飯。魏晉時期比較著名的有服藥和喝酒兩派,喝酒派是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賢」為代表。服藥派主要服的就是五石散,據說這類人 走起路來一步三搖,顧影自憐,塗脂抹粉,曹植、潘安等就是代表。這類人大多是美男子。《世說新語》中也有很多故事裡說某某在外行散,「王孝伯在京,行散至 其弟王睹戶前」,「太傅繞東府城行散」,這裡面說的行散就是吃了五石散後在外面暴走。五石散性熱,必須散步,出些汗讓藥力外透。用皇甫謐的話說,吃了五石 散的人在冬天就算打著赤膊吃著冰塊也不會覺得冷。如此說來,五石散好像是助陽防寒的好藥,那為什麼現在體寒的人沒有再服用這個藥了呢?
其實五石散並不像聽上去的那麼美好。由於藥性太燥烈,一般沒有問題的人吃了多忍受不了那種燒灼的煎熬,不但皮膚 紅熱,異常敏感,還常會長些瘡瘍腫毒,皮肉潰爛,五臟六腑更是燒得難受。東晉的大將桓溫不喜歡穿新衣服,為什麼呢?就是服了五石散後皮膚敏感燥熱,禁不住 質地比較硬的新衣服的摩擦。可見,在那時人們不論是想成仙延年也好,想追求時尚也罷,都為五石散付出了很多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