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天為何要潤肺?
秋天,天干物燥。秋屬燥,燥勝則干,肺為嬌髒,最怕燥,而燥氣又最易傷肺,所謂燥氣通於肺。所以秋天最易肺燥陰虧,因而,秋天最需要潤肺。
2 . 肺燥的特點是什麼?
秋天肺燥與肺胃津虧經常並見。因為肺不是孤立的,它與五臟密切相關,尤其與胃、腎的關係最密切。
肺燥津虧時常可見到:口乾鼻干,乾咳少痰。乾咳甚至帶血絲,便秘,皮膚皺紋增多,乏力、消瘦。
秋天出現上述肺燥之象,就應「燥則潤之」,服養陰生津之品:如藕或藕粉(藕有養肺陰、通肺氣的雙重作用)、杏仁、百合、燕窩、銀耳、荸薺、秋梨、蜂蜜、香蕉、獼猴桃、秋菊花……或用麥冬、桔梗、甘草適量泡水飲。中成藥可服養陰清肺膏、瓊玉膏等。
肺胃津虧的特點除上述肺燥津虧的症狀外,還有唇乾、便乾等症,可輔以各種果汁類以養胃津,如梨汁等。
3 . 肺燥常與肺腎陰虛並見
秋天肺燥不僅常與胃津虧並見,還常與腎陰不足並見,出現肺腎陰虛。此時養生就應肺腎並調。
肺腎陰虧除有上述肺胃津虧的症狀之外,還有頭暈、腰酸、精少、帶下等症,甚至出現五心煩熱。
藥用枸杞(3 ~ 5克)、麥冬(3 ~ 5克)泡水飲或服六味地黃丸或大補陰丸(熟地、龜甲、豬脊髓、知母等)。
(四)秋天怎樣養肺氣?
1. 「人活一口氣」
生命的三大元素是陽光、空氣和水,說明空氣對生命是至關重要的。俗話也說「人活一口氣」,《黃帝內經》說:「人以天地之氣生」。《難經》也說:「氣是人之根本也。」可見氣對生命的重要性。
肺和氣的關係最大,人靠肺獲得天地之氣,所謂「肺主一身之氣。」所以《黃帝內經》從來都十分注重養肺,可見肺與氣,與生命壽夭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2 . 什麼是肺氣虛?
肺氣虛指肺的功能減弱。產生原因是稟賦體弱,肺氣不足,或無病失養,或過於勞累致肺的氣化功能減退。
肺氣虛有三大特點:氣息無力,言語無力及咳喘無力。
此外,還可見到自汗、畏風、面色淡白,脈弱。
3 . 肺氣虛怎樣調補?
肺氣虛,要多做深呼吸以增強肺功能。
多吃補益肺氣之品:如冬蟲夏草、燕窩、人參、沙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山藥或服四君子湯。也可用冬蟲 夏草3 ~ 5克燉肉服或煎水服:燕窩1個,洗淨燉肉服或水煎服。或用人參3克、白朮10克、麥冬10克、陳皮10克煎水服,或西洋參3克煎水服或西洋參片3克泡水 服。
(五)養肺為何要益腎?
有不少老年人問我:為什麼常感到呼多吸少,氣吸不進肺?
原因在於肺腎皆虛、腎不納氣。
那麼,什麼叫腎不納氣?
我們知道人的呼吸不僅靠肺,也靠腎。又有人問我,呼吸是肺的事,怎麼還與腎相關?中醫認為淺表呼吸,有肺即可, 但深呼吸一定要肺腎相配合。正常情況下,肺主呼氣,腎主納(入)氣,只有肺腎健康,相輔相成才能很好地完成呼吸。肺的呼吸功能要靠腎協助,只有腎氣充盛 時,吸入之氣才能順降歸納入腎,如果腎氣虛,不能納氣,就會形成氣浮在上不能歸原的情況,這樣就會形成呼吸無根、動則氣喘的現象,難怪中醫把肺腎的呼吸歸 納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有的中老年人,腎氣虛衰,無力配合肺進行呼吸,所以出現呼多吸少、氣不歸根的情況。這樣的人大多有動則氣喘,神疲自汗、 腰腿酸軟、小便清長、夜尿多、畏寒肢冷,脈沉無力,舌質淡苔白的情況,這樣的氣喘就是腎氣虛、腎不納氣的緣故。
這就提示我們要真正做到有效呼吸,養肺同時還須護腎。
怎樣護腎?
護腎的大原則是保護腎精、避免房勞、避免腦力過度及體力過度,避免受寒及過服寒涼藥。
若出現呼多吸少,動則氣喘的情況,可以每天吃胡桃肉10克、人參或西洋參3 ~ 5克,水煎服。或服散劑:人參10克,蛤蚧1對(炙),胡桃肉10克,研細末,每服1 ~ 2克,每日1 ~ 2次。
若出現腎陽虛:頭暈乏力、腰以下發涼、怕冷、小便清長、夜尿多、脈沉無力,舌質淡胖、苔白,可服金匱腎氣丸。一般清晨服1丸,重者早、晚各服1丸。
(六)養肺為何要益心?
有聽眾問:為什麼常常氣喘時有心慌的情況?
中醫認為心和肺同居胸中,二者相輔相成,心主血、肺主氣。所以,人體氣血的運行與心肺密切相關,心有病,氣血不能運行,肺的呼吸當然會受到影響。所以人的許多病,不是心累及肺,就是肺累及心,甚至心肺同病,這就提示要養肺不忘記呵護心!
那麼,我們怎樣呵護心?
不能太「累」心:不能過度累心,這是呵護心的第一要義。平時一定要注意養心、靜心,尤其肺氣虛弱的人更要注意養心。具體方法可參見「夏季養生談」。
(七)心情舒暢,肺氣舒張
講課之餘,有人提出「為什麼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感覺氣短,還有點喘?」
肝與肺在呼吸功能中是互相協作的,因為五臟中,肝主升、肺主降;肝主血、肺主氣。肝、肺必須協調好,呼吸才能正常進行,而心情好壞又是影響肝氣功能的主要因素,所以這就警示我們:
心情舒暢,肺氣才能舒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