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汗證
桂枝湯
【配方】桂枝6克,芍葯12克,生薑3片,炙甘草6克,大棗5枚。
【製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調和營衛。
【主治】營衛不和自汗。
【應用】適用於虛人外感,汗出惡風,時熱時寒,脈緩,苔薄白者。有些經常失眠,情緒易波動者也有自汗的現象。每日1劑,分2煎服。
玉屏風散
【配方】黃芪12克,白朮10克,防風10克。
【製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固表。
【主治】肺虛自汗。
【應用】本方以補氣固表為主。適用於汗出畏寒,動則益甚,素體虛弱,不耐風寒,極易感冒,面色晃白,脈細弱,苔薄白。虛弱者可以服用一段時間。每日1劑,分2煎服用。
當歸六黃湯
【配方】當歸10克,生地黃10克,熟地黃10克,黃連6克,黃芩10克,黃柏6克,黃芪10克。
【製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滋陰降火止汗。
【主治】陰虛火旺盜汗。
【應用】本方滋陰養血降火,適用於陰虛盜汗,虛煩少眠,五心煩熱,形體消瘦,月經不調,夢遺,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等症。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淡菜粳米飯
【配方】淡菜100克,鮮姜10克,料酒5克,豆豉5克,花生油5克,粳米100克。
【製作方法】淡菜洗淨浸軟,放入碗中。用料酒、花生油、豆豉及鮮薑汁浸醃淡菜。米飯淘淨上屜蒸,蒸至水將干時,將淡菜從調料中撈出,擺在米飯表面。小火燜至熟爛,拌勻食之。
【功效】溫中補虛,益精斂汗。
【主治】脾腎不足,陰虛盜汗。
【應用】本膳有益五臟、補精血、止虛汗的作用。對小兒夜汗、盜汗、婦人久痢帶下等虛損之症均有療效。
肉麩湯圓
【配方】小麥麩50克,瘦豬肉末150克,糯米水磨粉150克,蔥2.5克,食鹽2.5克。
【製作方法】小麥麩炒黃,與豬肉末混勻,加入
蔥末、食鹽,拌勻做成肉餡。糯米粉調水,拌成
軟面。分成20份,將肉餡包成湯圓。食前煮熟即
可。
【功效】補虛斂汗。
【主治】體虛盜汗。
【應用】小麥麩中含較多的維生素B1,對患有周圍神經炎及合併糖尿病的患者較為適宜。本膳還有止汗之功,對虛汗、自汗、盜汗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天門冬粥
【配方】天門冬30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先將天門冬搗爛,加水煎煮取濃汁,去藥渣。入淘淨的粳米煮作粥。
【功效】益腎潤燥。
【主治】陰虛燥熱,相火上炎。
【應用】本品適用於老年或少年腎陰不足,相火上炎而引起的口乾多汗、虛熱咳嗽以及消渴胃肺燥熱,消谷善饑等。晨起做早餐食之。
參麥團魚
【配方】人參5克,浮小麥20克,茯苓10克,活元魚1只(約500克),瘦火腿100克,雞蛋1個,蔥節20克,生薑10克,食鹽6克,雞湯500毫升,紹酒15克,味精0.5克,香油5克。
【制作方法】1將活元魚剁去頭頸,瀝淨血水,放在盆內加開水燙約3分鐘後取出。用小刀刮去背部和裙邊的黑膜,再 剝去4腳上的白衣,剁去爪和尾,用刀砍開腹殼,取出內臟,洗淨待用;2將鍋置火上,放入元魚和清水,煮沸後,改文火燒約半小時,撈出,放入溫水中,剝去黃 油,剔去背殼和腹甲以及四肢粗骨,洗淨切成約3 厘米見方的塊,擺入碗中;3將火腿切成片,蓋在元魚上,另將所用調料的一半,兌入適量的清湯注入碗中;4將浮小麥、茯苓用紗布包好,放入碗中,人參打成細 粉撒在表面,濕棉紙封碗口,上籠蒸至熟透,約2~3小時;5元魚蒸熟後,揀去蔥、姜,瀝出原湯,將原湯倒在炒勺中,加入剩下的一半調料,燒開後,撇去浮 沫,再打1隻雞蛋在湯內,略煮開後,澆在元魚上即成。
【功效】補氣滋陰。
【主治】氣陰兩虛。
【應用】本膳有滋陰、益氣、補虛的作用。對於陰虛體弱、神疲氣短、骨蒸盜汗等虛弱病人有輔助療效,可分頓食用。
【汗證單驗方】
1.泥鰍魚3~4條,溫水洗去黏液,去內臟。油煎至焦黃,加水煮至熟,加蔥、姜、鹽各5克。吃魚喝湯,每日1劑,連服5天。
2.甘蔗葉適量,煎水洗浴全身。每日1~2次,連洗2~3日。
3.五倍子粉50克,分成4份。每日用醋調成糊狀,每日1份,敷於肚臍處,連敷4日。
4.雞肉200克,紅棗、鮮姜、沙參、玉竹、枸杞子、香菇各10克燉熟。每週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