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7)

[日期:2016-06-05] 來源:  作者:王鳳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不少人都說中醫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慢,一種疾病,吃好幾個療程的中藥才能解決。不像西醫,拉肚子吃一粒阿莫西林立即見 效。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區。首先,兩者理法不同,治病的方法理論各有不同,兩者各有所長。比如說感冒,中醫甚至不用藥,喝碗薑湯發發汗就解決了,你還能 說中醫不快嗎?如果論身體腫塊之消除,西醫一刀下去就解決了,快是快,但一些後遺症副作用怎麼辦?所以,單以快慢來判斷中西醫誰佳是過於武斷的。
  
   中醫強調整體觀。如果西醫給開了七八種藥,那麼最好讓患者在吃藥方面每天控制在三種藥以下。比如高血壓,不吃藥它就高,吃了這些藥血壓才能降下去,那麼 這個藥就得每天吃,而對於有些可吃可不吃的藥,如營養藥,則盡量不吃或少吃。所以說,吃藥還是越精簡越少越好。如果老人天天兩點了該吃那個藥,三點又該吃 另一個藥,整天惦記著吃藥,勞心啊!這樣的精神狀態比工作時都累,其實這種精神狀態,本身就是病!因此在吃藥方面,我們一定要注意輕重緩急,能不吃就不 吃,能少吃就少吃。因為吃藥過多,很容易讓原本就功能衰退而虛弱的脾胃更加虛弱。有些人有這麼一種想法,覺得藥多吃效果好,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嚴格來 講,老人的藥量是成人量的四分之三才合適。
  
  安眠藥可以說是老年人吃得最多的藥了,然而現在不少老年人每天晚上吃兩片安眠藥也沒有 睡意。而如果只是一味地往上加藥量是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反而愈加愈睡不著。所以在臨床上我常常告訴患者,睡眠是多種形式的,不是您躺在枕頭上才叫睡 眠。比如說平時您躺在床上怎麼睡也睡不著,可是在沙發上看電視卻很容易睡著,可一躺到床上就又精神來了,那您就選擇在沙發上睡。所以,對於睡眠沒有必要拘 泥於姿勢,只要您怎麼能睡著,睡的姿勢不難受,那您就那麼睡了,它一樣能起到休息的作用。
  
  其實,老人坐著睡是最舒服的。為什麼? 坐著的時候血沉下來了還能上來,就是慢一點,因此睡眠最舒服。您讓他這麼坐著他就困了,您讓他一躺下睡血一上衝他又醒了,所以睡眠跟床沒有多大關係。因此 在生活中如果發現老人坐在那兒打盹兒,就讓他睡去好了。此外,注意生活規律、睡前靜思排除雜念都是治療失眠很好的方法。
  
  鍛煉,不是老人強身健體的唯一途徑
  
  「玩」出您的天性
  
   中醫上說「動則生陽」,對於老人來說,經常運動的確是保持活力、延年益壽的好方法。然而在生活中,有不少老人在運動時傷了身體。像前一段時間我就接診了 一位扭了腰的患者,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這位老哥晨練的時候看有人玩呼啦圈覺得有意思,自己也想試試,結果不小心卻把腰扭了。
  
  說 到老年人的運動,沒有必要非得追求像呼啦圈、踢毽子這類的時髦運動。因為老年人的運動並非在於動,關鍵在於興趣。只有在興趣的基礎上運動才是最完美的健 身。像有些人喜歡玩健身球、揉核桃,玩兒這些東西既能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又有行氣活血的功效。如今不少老人喜歡放風箏,一邊呼吸著新鮮空氣,一邊鍛煉著身 體,還陶冶著情操。因此,選擇合適的、自己又喜歡的運動並量力而行,鍛煉的不僅是身體,還有我們的心情。
  
  我們常常把愛玩兒的老頭兒叫做「老頑童」。什麼是老頑童呢?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個「玩」字。一般人都認為「玩」是孩子的天性,通過玩兒孩子才能健康發育成長。同樣的道理,玩兒也是老人的「特權」,因為玩兒能讓老人越活越年輕,有童心的老人才健康。
  
  凡是幽默的老人、開心的老人都容易長壽,凡是抑鬱的老人都不行。老人愛聽相聲,愛看戲,愛養鳥,這是一種精神的寄托,這也是一種養生,是養心、延緩衰老的好方法。所以對於老人來說,不要把運動拘泥於那些體育器材。要知道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小心,運動也會傷害到您
  
  雖然運動是件好事,但並不代表著可以甩開膀子想怎麼運動就怎麼運動。因為畢竟老人歲數大了,老胳膊老腿的,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給自己帶來傷害。
  
   要知道,老人的頸椎、腰椎以及肢體這三個地方是最不宜做劇烈運動的。所以,老人在運動的時候,動作要緩慢,然後慢慢加快。現在不少老人比較喜歡打太極 拳,太極拳有起式、收式和運動,它都是兩頭輕緩,中間稍用力打拳。開始的時候叫入靜,收式的時候叫收氣。這一過程,正好符合老年人的身體特點,所以才一直 受到老年人的喜愛。
  
  畢竟,太極拳的要求有些專業。不會打太極拳也沒關係,您可以散步,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法。孫思邈在《保生 銘》中說「食了行百步」,又在《枕上記》中指出「食飽行百步」。為什麼他對散步這麼看重呢?因為他認為飯後散步能消食行氣,以運動脾土,固後天之本,旺精 氣之源。對於老人來說,經常散步還能運動筋骨、強健腰膝。當然,雖然是飯後散步,可千萬不要吃完飯就立刻出來走,最好在飯後半個小時之後再開始。因為剛吃 完飯,血液先會幫助腸胃消化食物,如果吃完飯立刻去散步,血液則會「轉戰」雙腿,這對年輕人的影響也許不會很大,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則會加重脾胃負擔,給 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散步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說肝氣鬱結、心情不暢的人,最好去鳥語花香的公園散步,借景消郁;而心火比較大、心情特別煩躁的人,不妨去去海邊或者森林走走,因為可以吸收這裡的陰氣來滋潤心神;經常口乾的老人則可以去梅園或者葡萄園裡散步,這樣可以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其實,聊天也是比較適合老人的運動。幾個老人在一起天南海北無所不談,說到妙處,開懷一笑,不僅讓人忘掉煩心事,還有健腦的功效,無異於在做大腦的保健操。再說了,交流是通過語言的交流達到各自思想的活動的,因此老人之間經常互相交流對身心大有益處。
  
   現在不少人在運動中還有一個誤區,有人說倒著走可以養生,可以給心臟減壓。其實這毫無道理,特別對老人,倒著走非但無益於健康,還有一定的危險。為什麼 這麼說呢?我們知道,老人最怕的是猛回頭,因為歲數大了,頸椎容易出現問題。假如一個人正在路上走,突然有人在後面叫他,若猛一回頭,連帶緊張,就很容易 暈倒。您看公園裡弄鳥籠子的老人們,哪兒有倒著走的?那麼,老人該如何回頭呢?我覺得老人應該是連身子一塊回轉比較安全。
  
  前一段 時間去公園遛彎兒,見一位70多歲的老哥正光著腳在花壇邊上一個鋪滿小石子的小路上走。原來有人告訴他說,腳上有好多養生的穴位,經常踩踩小石子等同於按 摩,所以就在這裡踩石子呢。其實這種保健方法對於老人來說也是錯誤的。因為老人的肌肉本身都退化了,若經常踩在小石子上,腳、骨頭硌得很容易長骨刺。其實 泡腳就是一個不錯的養生方法,沒有必要非得跟小石子較勁。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作者自序 第4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1)
第5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2) 第6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3)
第7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1) 第8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2)
第9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3) 第10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1)
第11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2) 第12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3)
第13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4) 第14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5)
第15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6) 第16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7)
第17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1) 第18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2)
第19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3) 第20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1)
第21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2) 第22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3)
第23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1) 第24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2)
第25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3) 第26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4)
第27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1) 第28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2)
第29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3) 第30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4)
第31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5) 第32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6)
第33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1) 第34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2)
第35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3) 第36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4)
第37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5) 第38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