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2)

[日期:2016-06-05] 來源:  作者:王鳳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
  
  老話都說「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於是 不少人早飯便變著花樣地吃。更有甚者,大魚大肉都上來了。其實,所謂的「好」並不是豐盛,而是舒心,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一個 餓了好幾天的人需要補,但我們都不敢直接就給他吃大魚大肉,得先給點稀的,等胃口適應了,再給他其他食物吃。其實同樣的道理,我們睡了一覺也應該這樣。早 晨起來應該先吃點稀的,把胃沖刷一下,等到中午了,才能放開肚子吃。
  
  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早飯還是清淡一點比較好。像 《修真秘訣》中說:「每平旦,食少許淡水粥,能益人,足津液。」《山居四要》認為:「侵晨食粥,能暢胃氣,生津液。」又說:「老人常以生牛乳煮粥,食之有 益。」他們都認為早晨吃點清淡的粥或牛奶、豆漿等,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不僅僅是粥,像豆漿啊、豆腐腦啊都是不錯的選擇。老北京 有不少早點都是以清淡為主的。我記得小時候,人們一般去餑餑鋪或者街邊的小吃攤。老北京的餑餑鋪類似於現在廣東人的茶樓。每當早上,兩三個朋友或者一家人 圍坐在餑餑鋪吃早點。曾經有人這麼描述過北京餑餑鋪的情境:「憶京都,茶點最相宜,兩面茯苓攤作片,一團蘿蔔切成絲,不似此間惡作劇,滿口糖霜嚼復嚼。」
  
  早上吃清淡的,什麼時候才能過過「嘴癮」呢?中午。早上吃得清淡了,那麼中午的時候就好好補充一下油水。如《陸地仙經》中說的那樣「午飯厚而飽」,意思就是,午飯可以好好吃一頓。午飯就像加油站一樣,上午忙了半天了也該餓了,得補充補充能量了。
  
   然而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不少人都是早飯和午飯隨便糊弄糊弄,晚上了給自己一頓豐盛的大餐,其實晚上少吃才最健康。您想啊,晚上吃完飯都快睡覺了,而 《黃帝內經》上說「人臥血歸於肝」,也就是我們晚上休息的時候,血都到肝上去「幫忙」了,脾胃的氣血自然也就少了,它的消化能力就會下降,食物消化不了就 會堆積,人慢慢地就會長胖。
  
  我國古代醫家的主張與此是一致的。《黃帝內經》中就說過:「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虛,故早飯可飽,午後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虛。」李東垣在《東垣十書》中也說:「饑而睡不安,則宜少食;食飽而睡不安,則宜少行坐。」說的也是晚上要少吃。
  
   此外,晚上也不能吃得太晚了。古人曾經說過「夜半之食宜戒,申酉前晚食為宜」,談的就是半夜裡不應該吃東西,晚飯時間應該在申(下午3~5點)、酉(下 午5~7點)以前。這一說法與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晚飯時間是一致的(下午6~7點)。為什麼晚飯不能太晚呢?《養生要集》中說:「夜食飽訖,不用,即脾眠 不轉,食不消,令人成百病。」就是說夜晚吃飽了,缺少活動機會,很快就睡覺,這時脾臟也進入休息狀態,不能正常地運轉消磨食物,食物得不到充分地消化,就 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疾病。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吃得過多對睡眠也不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說法。意思是胃腸 不調和,人就睡不安穩。夜食過飽就是「胃不和」的原因之一。由於過多的食物會使脾胃充盈脹滿,而「脾眠不轉」狀態又無法很快消化這些食物,於是人就會輾轉 難眠,噩夢糾纏。《養生要集》把「夜食」和「夜醉」相提並論,提出過晚吃飯和夜間醉酒「皆生百病」,這都是我們應該竭力避免的。
  
  晚飯宜少,比晚飯宜早還重要。因為即便晚餐提前開飯,但吃得過多,同樣增加夜間的脾胃負擔。所以「晚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就是針對這一點來說的。
  
   此外,晚飯的食物種類也應有所選擇。《七卷食經》提出「夜食不用諸獸肉,令人口中臭氣」,又說不要吃家禽,食之對人也不利。按此說法,夜晚吃得太好是很 不合適的。此外,夜飯還不宜吃辛辣熱性的東西,如蔥、蒜、姜、胡荽等蔬菜。因為「辛氣歸目」,這些辛辣食品將不利於人的眼睛。肉食以及一些辛熱食物一般屬 於中醫的「厚味」,即使是平時,也不主張多食,晚餐就更應該注意少吃這些厚味了,應以清淡爽口為宜。
  
  粗糧、野菜的「高貴」究竟在哪裡
  
  野菜不等同於綠色食物,不可過於迷信
  
   以前,人們吃野菜,是因為家裡窮,糧食不夠,只能靠野菜充飢。前幾年也興起一股野菜熱。人們吃野菜,是為了憶苦思甜,提醒自己別忘了現在的好日子來之不 易。可如今,人們吃野菜,則是一種時尚,各大超市、商場中,野菜都是作為高級禮品擺放在那裡的,價錢比普通蔬菜要貴得多。飯桌上,野菜更是頻頻登場,更有 一種用野菜代替蔬菜的勁頭。
  
  為什麼野菜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呢?我覺得這與生活習慣有關。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各種有營 養的東西吃都吃不完,甚至吃膩了,吃出了「富貴病」,而以前這種富貴病是很少的,人們就聯想到這可能與當時人們的飲食有關,於是便想弄點野菜嘗嘗。一嘗這 野菜與大魚大肉的味道不同,挺好吃的,於是野菜也就慢慢地步入人們的視線,登上了人們的飯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
  
  人們吃 野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傳說那時,五穀和雜草是長在一起的,藥物與百花也是開在一起的,哪些糧食可以吃,哪些草藥可以治病是分不清的。當時人們靠 狩獵為生,平時再尋找一些植物的根莖來吃,經常饑一頓飽一頓的。神農氏為了改變人們這種飢餓的狀況,便跟族人一起去尋找能吃的東西。經歷了千辛萬苦,嘗遍 了百草,他們才把可以吃的植物分出來,把能夠治病的草藥找出來,為人所用。
  
  雖然這只是傳說,沒有歷史考證,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 現在吃的食物的確是我們的祖先從數以萬計的植物中慢慢摸索、培養出來的。而一些有治療效果的植物被當作藥物來使用。剩下的那些,除了有毒的之外,就是雖然 能用來充飢,卻沒有太多營養的了,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野菜。像以前趕上旱澇等天災或者戰爭等人禍,老百姓沒有糧食吃,為了活命,怎麼辦呢?就只能把這些 沒有營養的野菜當飯吃了。說白了,野菜就是為了填飽肚子,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有營養。至於其含有各種維生素、氨基酸,能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更是被莫名 地誇大了。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作者自序 第4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1)
第5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2) 第6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3)
第7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1) 第8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2)
第9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3) 第10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1)
第11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2) 第12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3)
第13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4) 第14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5)
第15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6) 第16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7)
第17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1) 第18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2)
第19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3) 第20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1)
第21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2) 第22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3)
第23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1) 第24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2)
第25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3) 第26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4)
第27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1) 第28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2)
第29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3) 第30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4)
第31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5) 第32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6)
第33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1) 第34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2)
第35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3) 第36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4)
第37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5) 第38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