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完美者的幸福指南:人生是需要管理的  作者:顏俊

不完美者的幸福指南:人生是需要管理的  作者:顏俊

第一部份:「優秀」 的代價(1)

[日期:2016-06-05] 來源:  作者:顏俊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從小就同班,玩在一起,後來各自升學出國,研究生畢業後恰巧都在美國東岸工作,得以重逢,幾乎年 年至少見一次面,時間流逝而友情不變。見面不免聊起我們共同的小學中學同學的現狀,或者她父母的親戚朋友的兒女。這些人跟我們基本上是同一代,而且很多出 國。剛開始工作那幾年,朋友常常跟我通報信息,誰誰很優秀,在某某名校讀研讀博,在某某大名鼎鼎的公司找到工作。三十歲以後,優秀這個詞漸漸少用,這兩 年,我發現優秀這個詞早已在我倆的對話中消失了。
  
  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優秀的定義只有一個:學習成績最佳。我們的同班同學裡,當 年有在數學、化學奧林匹克競賽裡拿獎牌的,有高考全省前幾名的,有不少上科大少年班的,有很多一早被定為神童的孩子。大家過了三十以後,曾經被老師學校和 某些家長當作劃分學生高低貴賤的那些標準統統煙消雲散。有人年薪高,有人年薪低,有人結婚生子,有人已離婚兩次,有人在高級大公司默默當螺絲釘,有人經商 創業,有人發表和出版小說,五花八門的人生,各有甜酸苦辣,若要評價誰比誰更優秀,相信大多數的故人跟我倆一樣,一笑置之。
  
  小時 候曾經十分優秀的同學,並不全都長大成為哈佛教授,鋼琴家,公司總裁,事業成功的人有,也有生活頗不如意的。我想討論的是一些特例:他們本來很符合優秀的 定義,卻在某些關口忽然崩潰了(nervous breakdown),多半是大學入學後,出國後,或者剛開始工作後,大多是在環境劇變的關口。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幾乎每個我認識的人,不管在哪兒長大 的,都至少知道一兩個這樣的同學,說起來就是惋惜與不解。
  
  因為我自己就認識幾個這樣的孩子,所以我有自己的觀察和推理,但這些推 理僅僅適用於我們這一代特定的社會和人文環境。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學習成績好,被貼上「優秀」的標籤,不一定是好事。當然很多小時候聰明和優秀的孩子也 好好長大了,但是我們這一代的教育考試體制鼓勵一種死板的(rigid)價值標準,不利於青少年的心智成熟發展。
  
  說到這裡肯定很多人反對,我們都是同一體制下長大的人,怎麼後來的境遇和發展大大不同?怎麼大部分人都沒有精神崩潰,而那些曾經倍受老師家長寵愛的尖子反而崩潰了呢?(當然,多數的「尖子」也並沒有崩潰。)
  
   第一,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一大半來自基因,這是老生常談了,但是一點不假。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而neuroticism成分比較高的天性,天然 容易陷入緊張焦慮和抑鬱的傾向,得抑鬱症或者焦慮症的幾率高於其他人。但是硬幣的另一面是,neuroticism含量高的人又相對比較用功努 力,diligent,完美主義,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對他人發出的褒貶信號很敏感。所以他們在一個強調「乖,聽話,細心,努力讀書」的環境裡比其他人多 一些競爭力,顯得比別人優秀。
  
  第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另一個主要來源是早期的家庭環境的影響。行為學的很多試驗已經表明,即使 人不完全徹底地跟巴甫洛夫的狗一樣,也相去不遠。左右一個人的行為思想最有效的手段是條件反射,將刺激信號(stimuli)跟獎勵或者懲罰結合起來,會 形成非常直接的神經反應回路,根本不經過有意識的思考就直接產生條件反射,習慣成自然,自己都不覺得也不知道被控制。因為兒童的環境非常狹窄,尤其是中國 兒童,家長和學校老師控制了幾乎一切的獎懲機制,極少外界信號的干擾,那麼家長和老師對於分數的態度對兒童的價值結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家長把分數、 智力、競賽得獎之類的學業標準當成是衡量子女的唯一標準,或者是最最重要的標準,那麼他們會下意識地獎勵高分,懲罰一切「笨」的跡象。
  
   父母掌握著最關鍵最有效的獎勵工具:精神和身體上的愛撫,保護,安全感,肯定和讚許。他們的懲罰手段也是最有效的:責罵,貶低,冷漠,體罰,恐嚇,或者 僅僅是不滿disapproval情緒的無意流露。父母對於後代的影響,或微妙或直接的控制左右,雖然不是全部,也是效果最深的,因為幼兒最依賴的是父 母,從出生到大腦神經回路發展成熟的頭幾年主要在父母的「培養訓練」之下。這個時候建立的條件反射的線路,留下極深的痕跡,變成性格和無意識的核心部分, 可以伴隨一個人終生。
  
  如果做父母自己持有「唯有分數高」的價值觀,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訓練兒童建立這些條件反射:高分=愛撫、讚許、幸福、安全;低分=爸爸媽媽不愛你了、危險、孤獨、恐懼、一錢不值。
  
   第三,天生性格與環境信號(environmentalcue)的互相作用,父母發放出的信號強度一定,天性敏感的孩子會感受強烈,建立強烈的條件反射 線路,天性不敏感的孩子就不那麼強烈。反之,同樣的性格,如果父母發出的信號強烈,效果也更強烈和持久。所以,人和人不同,不同家庭的心理環境差別也很巨 大。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