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有哪些危害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反式脂肪酸產生的最初動力竟然是為了人的身體健康,結果卻適得其反。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擔心動物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會給心臟健康帶來威脅,於是利用氫化過程,將液態植物油改變為固態,從此,反式脂肪酸被廣泛使用。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反式脂肪酸來自植物油,不會導致肥胖,多吃無害。直到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在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反式脂肪
酸能增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從而改變二者的比例,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從此,美國和歐盟國家開始降低或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
含量。2006年,美國政府立法要求在食品標籤中標注反式脂肪酸含量,這一做法引得多數國家紛紛效仿。
反式脂肪酸可對人體產生廣
泛的危害,包括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所謂「壞的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所謂「好的膽固醇」),反式脂肪酸在這方面的作用與動物油中所含
的飽和脂肪酸極為相似。此外,反式脂肪酸還可以增加血小板凝集、增加體重、增高膽固醇轉移蛋白(CTP)、導致精子形態異常等。這些損害最終可導致肥胖
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支氣管哮喘、變態性鼻炎、部分惡性腫瘤、癡呆症等的發病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