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壞習慣會使營養素流失
生活中,一些不正確的方式或飲食習慣會讓你不知不覺丟失大量營養素。例如,大量攝入含磷元素的食物將導致鈣磷失衡。
生活中,你是否忽視了這些細節呢?
膳食纖維過量導致鈣質流失。
過多的膳食纖維使食物通過腸道的速度加快,會導致鈣的吸收率降低。
研究表明:成年人的飲食,如果從每頓食用纖維含量低的精麵包改為纖維含量過高的粗麵包,再攝入其他高纖維的食物,鈣(鎂、鋅和磷)會出現負平衡。
狂吃肉和蛋導致貧血。
現在的孩子大都愛吃各種肉食,而不愛吃蔬菜和水果。家長也認為:只要孩子多吃富含鐵鋅的肉、魚、蛋,吃不吃蔬菜水果無所謂。結果是孩子的體重蹭蹭地往上
「竄」,但檢查結果往往是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膳食中僅僅攝入瘦肉、動物內臟、蛋黃,雖然鐵的總量不少,但由於缺乏由蔬菜、水果等提供的維生素C,鐵不易
被人體吸收。
鈣磷失衡「趕走」鈣。
鈣磷比例失衡是導致人們缺鈣的元兇。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磷比例為2︰1。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動物肝臟、炸薯條等大量含磷的食物,磷的攝入量往往超過了鈣的10倍以上。這樣,飲食中過多的磷會拚命把鈣「趕」出體外。
抽煙喝酒營養溜走。
長期抽煙、喝酒會破壞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的吸收。
抽煙會破壞體內維生素C——能預防癌症和心臟病的營養素。每天抽半包煙就會破壞體內25~100毫克的維生素C。
每天喝一杯以上的雞尾酒,將消耗體內維生素B1、B6和葉酸。酗酒者缺乏維生素B1也相當普遍。
補鈣不補鎂,吃完會後悔。
人們補鈣的時候,只注意補充維生素D,卻往往不知道還要補充鎂。鈣與鎂就像一對雙胞胎,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當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最利於鈣的吸收利用。
含鎂較多的食物有堅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等)、黃豆、瓜子(向日葵子、南瓜子等)、穀物(特別是黑麥、小米和大麥等)、海產品(金槍魚、鮭魚、鯖魚、小蝦、龍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