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分析,1990~2020年世界上致殘和勞動力喪失的主要原因為冠心病、抑郁症、腦血管病和交通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為冠心病、腦血管意外、下呼吸道感染和交通意外。
以冠心病來說,飲食中高膽固醇、高熱量、高體重、高血壓、吸煙,緊張情緒等都是促發和加重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而這些因素大都與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有
關,一定程度上可稱為“自我創造的危險”。要合理防治冠心病,如不從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健康行為著手,顯然是難以奏效的。隨著高科技迅猛發展,生活和工
作節奏加速,上述危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將進一步發展。
WHO總干事中島宏博士告誡人們:大約在2015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病原因將大致相同。因此,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疾病將成為頭號殺手。
生活方式疾病主要是由不良飲食習慣、精神緊張、吸煙酗酒及減少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有調查研究表明,目前人群疾病的病因按生活方式、行為因
素、人類生物學因素、環境因素、保健服務因素等方面劃分,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幾乎占50%。同時,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指出:因生活方式疾病而導致死亡的人
數,目前在發達國家占總死亡人數的70-80%,如高血壓、心髒病、中風、癌症和呼吸道疾病等生活方式疾病;在不發達國家中也占40-50%。
不良飲食習慣是生活方式疾病的基礎。據估計,到2015年發達國家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數將從1985年的1320萬增至2450萬,同時發展中國家死於此
病的人數也將由720萬增至1670萬。且死亡者往往是65歲以下的青壯年人。在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已進入主要疾病死因的第二位,它的危害遠遠高於癌
症。每人每天攝鹽量在30克以上者,幾乎都會患高血壓病。
目前全球每年大約有700萬新的癌症病例,並有500萬例死亡。癌症的發生與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肺癌的發生,吸煙是不吸煙的220倍。長期嗜酒能誘發多種癌症。
美科學家歷經55年對生活方式疾病研究發現,超重25%的青少年,最終受害在成年之後。也就是說,男子在70歲以前極易發生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中風、結腸癌等疾病,其死亡率近似普通患者的2倍;女子在70歲以前則易得關節炎、動脈粥樣硬化及喪失勞動能力等。
此外,情緒緊張是疾病的根源。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一切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惡劣的情緒。過度緊張和疲勞,不僅會誘發疾病,損害健康,而且還會奪去人的生命。吸煙酗酒是生活方式疾病的幫凶。
生活方式疾病與傳染病不同,因個人不健康行為造成的疾病是不能用疫苗、藥物等來預防的,而且每一種不良習慣對健康都有多種危害。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可防止患生活方式疾病,降低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可提高生活質量。
你有生活方式病嗎?
專家們把與生活方式有明確因果關系的疾病稱為“生活方式病”,其中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
抽樣調查顯示,患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腫瘤、慢阻肺等8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的人群總患病水平為,上述慢性病的發
生與人們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調查顯示,除家族遺傳因素外,被調查者中少活動或不參加鍛煉者為47%,存在心理壓力困擾者占,鹹食攝入者為,高脂飲食
習慣者占這些生活方式疾病高危人群的覆蓋面達到這一數字是非常驚人的,這說明人們應該更加重視生活方式疾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同時調查也發現,人們對生
活方式疾病的相關知識是極其匱乏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您具備幾條?
世界衛生組織業精神衛生高級顧問詹金斯先生提出16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請看看有幾條是你所具備的?
1、吸煙,尤其是每天吸20支以上者,患慢性病的危險迅速增長。
2、飲食習慣不衛生,吸收過多的熱量,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導致肥胖、高血脂等症。
3、過量飲酒。
4、缺乏運動,導致心肺耐力下降,肌肉強度減弱和肌肉平均脂肪量增加。
5、超負荷運轉,工作過度勞累,長期開夜車而又缺乏休息。
6、慢性煩惱情緒,焦慮、憂郁,神經緊張,人際關系不和,造成慢性疲勞精力衰謁。
7、司機飲酒,造成交通事故。
8、食物與飲水不潔,造成疾病感染。
9、對某些藥物有依賴或藥物成癮。
10、對有毒廢物不處理,例如醫院含有傳染菌源的廢棄物。
11、失眠或睡眠少於7個小時。據統計,大多數失眠者易出現心絞痛症狀。
12、醫療服務不方便,醫院離住地或工作地遠。
13、不遵醫囑服藥,例如高血壓患者不按時服藥。
14、膳食結構不合理,多鹽、多糖或多吃加工類食品。
15、家庭或婚姻生活不和諧或過度縱欲。
16、社會行業適應不良,例如易暴怒的沖動行為。
以上16項均屬有害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將使人們尤其是中年人患上心髒病、腦血管病、高血壓、胃病、腎病、糖尿病、肥胖病、高膽固醇等慢性病以及出現
精神障礙、自殺、凶殺等等。據統計,發達國家每年約70%~80%的死亡原因是慢性病,而發展中國家也達到40%~50%。中國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於
上述與生活方式有關的慢性疾病。科學家指出,只要對上述生活方式稍加干預,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為了您的健康,要盡快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