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狀:
一北京居民因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緊急送入醫院,經診斷確定為過敏性肺炎。尋其病因,卻是冰箱“惹的禍”,在他家電冰箱下方的蒸發器中,發現有真菌——“黑曲霉菌”污染,原來是電冰箱裡的真菌引起的過敏性肺炎。
對小孩子來說,冰箱是他們的快樂寶庫。一般媽媽會買好一周的食物,將它們塞進冰箱這個小“倉庫”裡,到了下個周末再更新一下裡面的存貨。小孩忍不住嘴,特喜歡吃冷飲,結果“小肚子”馬上就給他們顏色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這樣的現象發生,晚上剛做的菜,沒吃完,放冰箱冷藏,第二天加熱後再吃,居然拉了肚子。這是由於冰箱裡的食物吃得不當,由此引發的“冰箱病”。冰箱飲食不當可能引起“冰箱胃炎”、“冰箱腸炎”,甚至還會發生頭痛、頭暈。
如果冰箱內的冷食物吃得過多,胃、腸在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血管會驟然收縮變細,血流量也相應減少,胃腸道的消化液則停止分泌,出現上腹陣發性絞痛和
嘔吐等症狀。許多“冰箱胃炎”的兒童就是在食用冷凍食品半小時後,即出現惡心、嘔吐。有些嗜冷菌、霉菌在低溫下還會大量繁殖,隨著未被完全加熱的食品進入
腸子後,還會引起“冰箱腸炎”,導致腹痛和腹瀉。
由於血管和溫差有很大的關系,冷凍食品吃得太多,因為熱脹冷縮,剛從冰箱冷凍室裡取出的食品隨即快速進食的話,會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產生頭痛、頭暈和惡心等一系列的症狀。
別以為凡是食物只要放進冰箱就萬事大吉了,冰箱不是“消毒櫃”,更不是“保險箱”。其實冰箱貯存食物的原理是放慢了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速度,並不能殺滅微
生物。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的繁殖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還有一部分能在20攝氏度以上迅速繁殖,雖然在10攝氏度以下絕大多數微生物生長緩慢了,但是仍然
有部分細菌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存活甚至繁殖。所以,不合適的貯藏溫度、食物溫度過高、生熟交叉存放等均影響冷藏效果,降低了冰箱的“保險系數”。
冰箱的冷藏室溫度,一般在4℃-10℃。飯菜自冰箱中取出,馬上加熱,需要一個逐漸升溫的過程,從4℃-40℃恰好是細菌繁殖的適宜溫度,逐漸加熱等於給細菌造成了一個繁殖的良好環境,人一旦吃了加熱不徹底的剩飯菜難免不拉肚子。
特別是孩子的胃腸道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過多地食用冷飲或冷食物更容易造成他們的胃黏膜損傷,這也是近年來兒童期胃病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過多地食用冷飲或冷食物還會使孩子的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這樣一來,孩子的營養就無法保證,體質就會下降。
兒科消化科醫學專家提醒家長,千萬別把冰箱當作“保險箱”,讓孩子們在歡快的節日裡遠離“冰箱病”。一般而言,冰箱內的食物和飲品比人體胃內的溫度低
20—30度。特別是冬天,如果一直吃過冷的東西太快的話,會導致胃內黏膜血管急劇收縮、痙攣,造成胃黏膜嚴重缺血,致使胃酸、胃蛋白蹆等明顯減少,使胃
的消化能力、殺菌能力、免疫能力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容易引發胃部不適或導致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