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老歌叫《隨風飄蕩》,有兩句歌詞:“一個男人要走多少條路,才能將其稱作男人;一個男人要多少次仰頭,才能看得懂蒼天;朋友,答案在風中飄蕩”。
男人原是普通人,但被戴上“強者”的光環後,男人真的成了“難人”,不摘下光環,男人將永遠是“難人”。
從基因學的觀點看,男人與女人的基因有是一樣的,男女的差別很有限,各有千秋,又都有七情六欲。但男人又真的很難,他們壓力大,得病多;心氣躁,死得
早。統計表明:剛建國時,我國男性比女性平均壽命長3歲,而現在男性比女性平均壽命短4歲。短短50多年,男性壽命相對短了7年之多,並還在繼續增多,而
俄羅斯,男性壽命比女性短了13歲,為59歲比72歲。
男性的優勢在古代的狩獵活動和田耕勞作上凸顯,被稱為強者,但在現代智力
取勝的信息化社會裡,男性優勢已微乎其微。然而傳統文化和社會習俗仍繼續把男性定位為強者,男人必須更強,更快,更出色;男人要爭強好勝,首屈一指,不服
輸;男人要跌倒了不哭,有痛苦不說,輕傷不下火線……結果使男人不得不“有淚不輕彈,有話不愛說,有病不去看,有家不愛回”,似乎不這樣就不叫男人,不叫
陽剛。
生活本是五味雜糧,酸甜苦辣,誰都會有委屈,但女人可以哭,女人一哭,人見人愛,女人越哭越顯得小鳥依人更可愛,而男人一
哭,不是窩囊就是廢物,沒有人覺得男人哭了更可愛。其次,女人有話可以說,女人愛嘮叨,三個女人一台戲,女人嘮叨是天經地義,而男人嘮叨是沒有出息。第
三,女人有病就去看,男人有病拖著,挺著,扛著,到實在不行就倒下了。
男人的難正如劉德華在《男人哭吧不是罪》裡所唱的:“日日夜夜撐著面具睡,我心力交瘁……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好累”。
這還不算,傳統觀念的“男強女弱”使成功女性也面臨著很大壓力,她們不僅未能使其丈夫們感到“妻貴夫榮”,反而讓他們雪上加霜。上世紀芝加哥一項中年人群健康研究表明:妻子收入和地位高於丈夫的,丈夫們的幸福度下降,而冠心病死亡率增高。
可見男人的難不是由男人造成,也不是由女人造成,而是由陳舊的傳統觀念造成的。
俄羅斯一位專家指出:“隨著性別研究在社會科學、社會反思中的應用,其影響將與基因的發現相媲美”。看來,男女實現社會觀念的平等,真是一場偉大的轉
變。當男人不再是強者,女人不再是弱者;男人摘去光環,女人解脫桎梏;男女真正平等時,男人就獲得了解放,不再是“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