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不能選擇基因,但卻能夠選擇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健康有四大決定因素,一是內因,即父母的遺傳因素,占
15%。二是外界環境因素,其中社會環境占10%,自然環境占7%,共占17%,即內因外因共占32%。第三是醫療條件占8%,第四是個人生活方式的影響
占60%。
因此,在我們能夠控制的後兩種條件中,個人生活方式的因素占68%中的60%,即約九成。美國社會福利局報告:采用醫療方法,花費數百至上千億美元可以減少10%的過早死亡,而用養生預防方法,不用花多少錢,就可以減少70%的過早死亡。
另外,科學養生和保健可以使高血壓發病率減少55%,中風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33%,更能使健康壽命延長10歲,生活質量也會大大
提高。新的研究表明:中年注意養生的人,指零危險因素,與不注意養生的人(有1~4項危險因素)相比,老年期65歲以上所花的醫療費,僅為後者的
1/2~1/3,同時住院次數也大大減少。在這樣的一組數據對比中,我們那些總是稱自己忙的人,還有理由不預防不保健嗎?
我國一項“九·五”攻關研究表明:1元的預防投入可以減少元的醫療費用支出。而臨床實踐表明又可相應減少近百元的終末期搶救費,更重要的是病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造福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