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為了工作、學習常常讓其他的事情等一等。其實,在日常保健中,有很多事情是不能等的,如果真的等到疾病上身,那時我們就會後悔莫及了。
◎不能等渴了再喝水
水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運轉和防病健身最重要的物質。攝水量不足,不但口干舌燥、
精神萎靡不振,而且肝腎功能下降,毒性物質乘虛而入。當我們感到口渴時,往往是體內嚴重缺水的時候,為避免此種損失,應在口渴感出現之前,就少量、多次地補水。
◎不能等病了再體檢
不少人認為體檢是“多余的事”或“病人的事”,跟自己沒關系。其實很多不易覺察到疼痛的病,如肺結核、肝炎、高血壓、心髒病、癌症等,越早發現,越能盡快將疾病扼殺在萌芽階段。
◎不能等急了再如廁
大小便是人體排洩廢物、淨化體內環境的重要方式,糞便中的毒素若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易被重新吸收進入機體而產生毒害。因此,每天即使尚無急迫的便
意,也應定時蹲廁,這有助於形成條件反射,促使排便。小便最好每小時排1次,這樣可以減少尿液中有害物質對膀胱的刺激,防止膀胱癌的發生。
◎不能等困了再睡覺
等到困倦的時候再睡覺,大腦已經處於嚴重疲勞的狀態。為了保證睡眠過程中新陳代謝活動的順利進行,每天應養成按時就寢的好習慣。
◎不能等餓了再吃飯
很多人沒有按時就餐的習慣,而是感覺餓了再吃飯。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這種做法很容易損害到腸胃,還會減弱人體的抗病能力。因為食物在胃內僅停留
4~5小時左右,當人們感到餓的時候,胃裡的食物早已排空,這時胃粘膜會被胃液進行“自我消化”,容易引發胃炎和消化道潰瘍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