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熱,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感染。其實引起發熱的病因很多。
醫學上將兩周以內的發熱稱為急性發熱,超過兩周的稱為慢性發熱或長期發熱,其中40%左右為感染所致。換句話說,在長期發熱的病例中,有超過一半者不是由感染引起。
在非感染性發熱中最常見的是各種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惡性腫瘤中,又以血液系統的惡性病變容易表現為發熱,而且不少為39℃以上高熱,病情比較
凶險。但也有些惡性腫瘤患者僅表現為低至中等程度發熱,耐受力比較好的人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察覺自身發熱。臨床上以發熱為第一或惟一表現,最終診斷
為惡性腫瘤的病例並不少見。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稱風濕病),多表現為低到中等程度發熱,有發作和自發緩解的傾向,少數病人第一次發病也有可能以發熱為惟一
的表現。
多年來,在我們收治“發熱原因不明”的病例中,絕大多數病人在入院診治之前使用過多種抗菌或抗病毒藥物,有的甚至使用過
大劑量糖皮質激素(俗稱激素)。嚴格地講,尤其是在沒有找到明確的感染證據之前,給發熱病人做抗感染治療是一種盲目的行為,以退熱為目的使用激素更是違背
醫療原則的。
我們對近兩年收治的“發熱原因未明”病人進行病歷資料分析後發現,在這類病人中,有近15%最終被確診為抗菌藥物引起的“藥物熱”,或在病程的某一階段的發熱與使用抗菌藥有關。
一般說來,非感染性長期發熱的確診難度較大。在所有長期發熱病例中,大概還有10%的病人在一定時間內無法弄清病因,這些病人必須定期去醫院接受隨訪。
(沈賡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