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質性”疾病是指多種原因引起的機體某一器官或某一組織系統發生的疾病,而造成該器官或組織系統永久性損害。其特點
為:肉眼或顯微鏡下看到器官、組織結構發生了病理性改變;受累器官功能減退或喪失;病情嚴重,病程遷延,不易治愈;病灶逐漸擴大,嚴重者可引起死亡。如腫
瘤的發生部位在消化道,就會出現食欲減退、消瘦、乏力、嘔血、便血等惡病質征象;發生在腦部,可因腫瘤的占位而出現頭疼、頭暈、肢體癱瘓等病變;腫瘤壓迫
生命中樞,就會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同樣,冠心病可因心肌缺血、缺氧、梗死造成實質性損害,產生嚴重後果。
“功能性”疾病,一般是由支配器官的神經系統的失調所引起,組織結構不發生改變,病情輕微,一般不會導致嚴重後果。如神經官能症,它雖然可以有頭疼、頭暈、虛弱、失眠等症狀,但腦細胞無實質性損害,CT掃描組織正常,顯微鏡下腦結構無異常變化。
當然,“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兩者的病情可以相互轉化。例如,單純性高血壓,初期血壓升高是單純的,心、腦、腎均未受累
及,血壓一旦控制平穩後機體如常,此時為功能性的。但如未經治療或雖經治療仍控制不好,血壓繼續升高,並造成心、腦、腎等器官的實質性損害,那麼,此時的
高血壓便轉化成“器質性”病變了。
(周愛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