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健康時代,人類的壽命已經從上個世紀的40歲,增長到目前的70多歲。增長達到30多年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大環境的
改變和醫療措施的改善,尤其是和平的社會環境和醫療科技的發展,25~75歲年齡段的人口比例增大了。這50年的壽命是醫療與疾病斗爭的重大成果,但絕不
是抗衰老研究的功勞。相反,人類的快速衰老現象卻越來越嚴重。
比如,一些老年病越來越提前,甚至青少年都存在普遍的高血壓現象、亞健康現象。
據推算,如果按照目前的健康模式,人類即使解決了慢性病和某些絕症,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只能延長10多年。況且,目前的慢性病和不斷出現的絕症正是由於感性健康時代本身造成的,因此,醫療的進步只能緩慢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但不能根治。
換句話說,感性健康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只有解決了人類的快速衰老問題,人類才有可能活到120歲的自然壽命。
目前把衰老分為兩種:自然衰老和病理性衰老。表面上看這是一種粗糙的分類方法。實際上,這是一種感性健康時代以“症狀”為導向的非常片面的“錯誤”分類
方法,即把衰老作為一種疾病來處理了。給人的印象是:所謂自然衰老,就是沒有“症狀”的衰老,衰老速度可能比較慢、接近正常的一種衰老方式;所謂病理性衰
老,本質上就是具有明顯“症狀”的衰老,速度可能更快。而實際上,衰老只有快慢之分,衰老速度是區分和界定衰老類型的唯一指標,其他任何劃分衰老的方法都
是不科學的。有時候沒有“症狀”的所謂自然衰老可能更快,而有些有症狀的病理性衰老可能並不加快衰老速度。
按照已經被自然界證明了的科學推論,人的自然壽命應該是120歲以上,但實際上,中國人的壽命目前只有70多歲。排除20多年的生長期、100年的“衰老期”,50年就衰老致死——即實際衰老速度比自然衰老速度整整快了1倍。這就是感性健康時代的倍速衰老現象。
換個角度,如果將那些活著的老壽星們的年齡和人類的平均壽命相比,大多數人六七十歲就死亡,其實是一種嚴重的早衰現象。
借用漫畫家希爾利用錯覺原理畫成的一幅漫畫(見129頁):現在70歲的女人是一個老婆婆,但將來這樣的年齡,她就是一位少女。
人的衰老是自然法則,最起碼目前依舊不可阻擋,但是,即使是在感性健康時代,醫療專家公認是可以延緩衰老的,並就如何延緩衰老推薦了很多健康的生活方
式,但是由於受感性健康時代健康理念的局限,以疾病為導向的醫療體系根本無法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目前倡導的“散亂而矛盾的健康知識以及所謂正確的生活方
式”更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使得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並沒有作出其應有的“貢獻”。
數字健康時代,使得我們可以用數字化健康理念來最大限度的延緩衰老。“最佳衰老速度”就是人體的衰老達到或無限接近最理想的衰老速度的一種理想“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