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打破錯誤的健康理念:年齡再造-被忽視的衰老速度 作者:李鴻鵠

打破錯誤的健康理念:年齡再造-被忽視的衰老速度 作者:李鴻鵠

第一部份:感性健康解決不了的難題(6)

[日期:2016-06-03] 來源:  作者:李鴻鵠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醫院多:目前全國共有衛生機構萬個,全國每不到5000人就“養”一個“醫院”;病床多:有床位萬張;
  
  藥店多,三步一房、五步一店。
  
  2005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為億元,占GDP的其中個人衛生支出人均元。2005年,全國醫療機構診療總人數億次,全國平均人均就診次,住院人數7906萬人,全國居民年住院率,平均花費元,平均住院天。
  
  其他國家更高:發達國家一般占GDP達到8%~15%,全球的醫療服務業的總費用達到4萬億美元以上。
  
  隨著全球性的老齡化問題的出現,世界上將有10億人超過60歲。而老年人的衛生費用比60歲以下的費用會增加5倍,因此,人類的衛生費用的增加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負擔,成為社會發展的財富黑洞。
  
  因此,必須重新理解和定義21世紀的衛生保健問題。
  
  實際上,人類改變衰老速度的難度和對付疾病相比,要低得多;而衰老速度改變對於生命健康的效果,也更為行之有效!
  
  只是衰老問題不能用現代醫療的辦法和觀念來解決!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醫療對於衰老“從不敢言治”、“毫無辦法”,乃至完全放棄的深層原因。
  
  目前,我們人類對於生命和健康的研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真正對於生命的了解還很少很少,我們還處於對生命健康的非常模糊的認識階段,現代醫療所做的“傑出”貢獻很可能是以“縮短壽命”為代價,而治好了我們的“病”。
  
  目前我們所采用的方式是“堵”而不是“疏導”,打亂了身體的正常的生理過程,“治標不治本”:即“不管病因,只管結果”,治好了你的疾病症狀,但是引起這種症狀的“病因”卻仍然留在體內。
  
  對於很多疾病,是靠身體自然的免疫力使之恢復好,還是用藥物治療好,仍然是個疑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自然恢復對於身體本身,甚至對於壽命肯定是有益處的。但是,我們已經養成了依靠醫療的習慣。
  
  如果說以細菌病毒為主引起的“症狀”可以治療的話,那麼——
  
  慢性病是“不能治”的,也是“治不了”的!
  
  50年來,從沒有一例慢性病被征服過!
  
  所有的藥物對於患慢性病的身體和器官都是“外力”,即有問題的器官在“外力”作用下,功能恢復正常,在外力消失時,身體或器官就又不正常。就必須吃藥繼續施加“外力”,使功能又恢復正常。也就是說只能用藥物來掩蓋症狀!不吃藥時,症狀又顯現出來。
  
  這種不斷地吃藥的過程,除了給醫療帶來巨大利潤、成全了醫療行業之外,給你的身體並沒有帶來任何好轉。
  
   目前的疾病診療越來越依靠醫療設備來確診,習慣於看到“指標”來靜態地確認“正常或不正常”。據有關統計:由於平均化,似乎同一種病就可以用同樣的藥物 治好。而實際上,有時檢查指標可能相同,而病人的實際情況可能千差萬別:有的正在好轉中,有的正在惡化中。同一種藥在不同的人身上,由於體質的不同、適應 性的不同、耐藥性的不同,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造成醫生治好的病人和殺死的病人一樣多,西方有一本書,書名就叫《別讓醫生殺了你》。
  
  靜態的診療體系已經嚴重落後,動態的指標分析診療體系,才能更准確地診療一個人的衰老和疾病變化趨勢。
  
  感性化生存引發各種慢性病,並把慢性病按照醫療健康的思維模式、作為“疾病”來治療。
  
  這是感性健康時代所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之五。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
  
  如何使自己始終處於較佳的健康狀態?誰知道?誰會告訴你?
  
  社會上有沒有這樣的健康服務機構?
  
  治病防病的醫院和衛生機構充當健康機構,並肩負健康教育的社會責任,他們行嗎?
  
  現代醫療體系事實上是一種等待你生病的機構,甚至是一種希望你得病的機構!
  
  醫學體系本該是生命的安全帶,是一種防止人類健康狀況惡化的重要手段。但今天,醫院實際上是一種“等待你生病的機構”,而不是保證你健康的機構。衛生保健實際上是“疾病保健”。所謂的健康保健專家實際上都是疾病專家。
  
  醫療體系與健康的深層次矛盾,更是感性健康時代解決不了的難題
  
  “醫院是希望病人越多越好,還是希望病人越少越好?”
  
  “藥廠、藥店希望買藥的人越多越多,還是買藥的人越少越好?”
  
  “醫療設備廠商希望客戶多,還是少了好?”
  
  答案顯然會讓渴望健康的人們感到失望。
  
  因此,可以認為,以醫學為主流的社會健康體系,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發展的障礙,應當逐步淡出歷史舞台。
  
  九、健康依賴“醫療”,我們在“疾病”的漩渦裡根本出不來
  
  社會健康體系的惡性循環正是醫療體系的生存之道
  
  醫院成為一種不斷“大豐收”的“守株待兔”者
  
  健康理念的錯誤使現代醫療得以生存得更好的根源
  
  一方面,目前的健康模式已經不適應人類健康的需求,甚至成為人類健康的直接元凶,另一方面,目前的社會健康體系卻非常適合“感性健康時代的生存”,要其退出歷史舞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上所有的八個方面的分析都充分說明了目前的健康觀念,為人類提供了充分的健康錯誤積累的條件和土壤。而且九大趨勢都越來越嚴重、大有不可阻擋之勢,使感性健康時代成為名副其實的疾病時代,而各種疾病的不斷暴發,就使得人類更離不開醫院,離不開醫療,離不開醫生。
  
  這正是感性健康時代的生存之道。
  
  首先,目前的健康體系導致人類的健康教育處於真空地帶,人類的健康實際上處於“三不管”的邊緣地帶,人類的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為疾病的發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由於感性健康時代的標准是“不致病”、“憑感覺”,使得很多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因素”被邊緣化了,也使得感性健康時代的健康體系極不完善,漏洞百出。
  
  人類的健康大環境是各行業的“安全體系”,即無論是什麼行業只要“不致病”“不出事故”就是合法的,無論是環境、食品、工業、服務業、信息業都是如此。
  
  而目前所謂的“安全”就是只對你負責“短時間內只要不致病”。至於這種外表看似安全的健康“因素”裡邊、所包含的“長期不健康因素”的刺激,致使你在10年或30年後得了不治之症,也屬於“安全”的范疇。
  
  換句話說,感性健康時代是“先讓你得病,又給你治病”的時代。因此,這樣不斷延續的結果,就是各種疾病越來越多,而醫療也越來越發達、越強大,人類也越離不開“醫療”模式。因此,感性健康時代決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台,
  
  有一天,當數字健康時代來臨的時候,還會和數字健康時代“爭”客戶,這是必然的。
  
  但是,由於“醫療”和“健康”自身的矛盾將愈演愈烈,也會加快其自身的滅亡。
  
  畢竟,感性健康時代已完成其歷史使命,該是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引子 “你怎麼看上去老了十幾歲?” 第2頁:前言 120歲的生命大廈在70歲轟然倒塌
第3頁:人類短命的原罪(1) 第4頁:“年齡再造”(1)
第5頁:“年齡再造”(2) 第6頁:第一部份:衰老速度取代疾病成為新標准(1)
第7頁:第一部份:衰老速度取代疾病成為新標准(2) 第8頁:第一部份:被欲望控制的感性健康時代(1)
第9頁:第一部份:被欲望控制的感性健康時代(2) 第10頁:第一部份:被欲望控制的感性健康時代(3)
第11頁:第一部份:感性健康解決不了的難題(1) 第12頁:第一部份:感性健康解決不了的難題(2)
第13頁:第一部份:感性健康解決不了的難題(3) 第14頁:第一部份:感性健康解決不了的難題(4)
第15頁:第一部份:感性健康解決不了的難題(5) 第16頁:第一部份:感性健康解決不了的難題(6)
第17頁:第二部份:以衰老速度為中心的時代(1) 第18頁:第二部份:以衰老速度為中心的時代(2)
第19頁:第二部份:衰老速度在生命中的精彩表演(1) 第20頁:第二部份:衰老速度在生命中的精彩表演(2)
第21頁:第二部份:以衰老速度為中心的健康標准(1) 第22頁:第二部份:控制“衰老速度”是很容易的事
第23頁:第二部份:衰老速度是健康的衡量單位(1) 第24頁:第二部份:衰老速度是健康的衡量單位(2)
第25頁:第二部份:衰老速度才是人類健康的根本(1) 第26頁:第二部份:衰老速度才是人類健康的根本(2)
第27頁:第二部份:迎接數字健康時代的到來 第28頁:第二部份:感性和數字的巨大差異(1)
第29頁:第二部份:感性和數字的巨大差異(2) 第30頁:第二部份:數字健康時代的兩個健康時期
第31頁:第二部份:數字健康時代的十大“景觀”(1) 第32頁:第二部份:數字健康時代的十大“景觀”(2)
第33頁:第二部份:數字健康時代的十大“景觀”(3) 第34頁:第三部份:人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
第35頁:第三部份:感性健康時代錯誤的衰老概念 第36頁:第三部份:改變人類健康史的年輕學(1)
第37頁:第三部份:改變人類健康史的年輕學(2) 第38頁:第三部份:改變人類健康史的年輕學(3)
第39頁:第三部份:改變人類健康史的年輕學(4) 第40頁:第三部份:改變人類健康史的年輕學(5)
第41頁:第三部份:改變人類健康史的年輕學(6) 第42頁:第三部份:改變人類健康史的年輕學(7)
第43頁:第三部份:數字健康時代的六大生命狀態 第44頁:第三部份:年齡的判斷標准
第45頁:第三部份:不同健康時代的衰老規律 第46頁:第三部份:數字健康時代的年齡結構再造
第47頁:第三部份:年輕學健康保障體系 第48頁:第四部份:衡量生命的年齡體系
第49頁:第四部份:年齡再造概念 第50頁:第四部份:年齡再造原理
第51頁:第四部份:生命質量再造使你更年輕!(1) 第52頁:第四部份:生命質量再造使你更年輕!(2)
第53頁:第四部份:生命質量再造使你更年輕!(3) 第54頁:第四部份:生命質量再造使你更年輕!(4)
第55頁:第四部份:生命質量再造使你更年輕!(5) 第56頁:第四部份:將28歲保持30年!(1)
第57頁:第四部份:將28歲保持30年!(2) 第58頁:第四部份:生命器官年齡再造(1)
第59頁:第四部份:生命器官年齡再造(2) 第60頁:第四部份:慢性病患者年齡再造(1)
第61頁:第四部份:慢性病患者年齡再造(2) 第62頁:第四部份:慢性病患者年齡再造(3)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