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僅在北美洲,就有8000萬人參加步行運動;在歐洲,步行運動、徒步旅行日益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適量步行才健康
每天步行約3公裡,時間在30分鍾以上。每周運動5次左右。強度以“運動後心率+年齡=170左右”為宜。
怎麼步行最好呢?3個字:三、五、七。通常掌握這3個字的運動是安全的。
“三”指最好每天步行約3公裡,時間在30分鍾以上。
“五”指每周運動5次左右,只有有規律的健身運動才能有效。
“七”指運動的適量。那麼,什麼叫適量呢?就是有氧運動強度以“運動後心率+年齡=170左右”為宜。這相當於一般人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說我50歲,
運動後心率達到120次/分鍾,50+120=170。如果身體素質好,有運動基礎,可以多一些,例如可達190左右;身體差可以少一些,年齡加心率達到
150左右即可。總之,步行運動要量力而行,否則會產生無氧代謝,導致不良影響或意外。
最近有個資料,老年分兩組,一組就是一天平均走4杄2公裡,一組就是基本上不走路。結果發現:走4杄2公裡這組老年人病死率、冠心病發病率比不走路那組下降60%。這是步行走路的好處啊。
據報道:雷潔瓊95歲時,電視台采訪她,問她如何能做到身體這樣好,她說唯一的愛好就是天天走路。
北京南池子東華門邊上有個廟叫做普渡寺。20世紀60年代,那裡住著一個道士,他很窮,民政部門每月給他15元的生活補助(現在補助多了一點)。他沒有
工作,也沒有孩子,什麼都沒有,就一個人。按理論上講,又窮又孤獨的應該死得很快。但這道士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天早上一起來,便拄著拐棍,從東華門走到建
國門,完了又從建國門繞回來,兩個小時,一年四季天天走。那個寺廟還有許多房子,原來這些房子住著一些名人,現在這麼幾十年下來,很多人不知道哪去了,唯
獨這個道士耄耋之年還生活得好好的。他其實並沒什麼很好的營養或者吃很好的東西,就是每天早上起來棍子一拿就走了。兩個小時,就這麼簡單,但一直堅持,到
現在身體非常好。
步行運動堅持下去,可以代替很多保健品。我調查一些人,只要每天走路基本上不會那麼快衰老。最近跟我拍電視的病
人也是那樣,比十幾年前看起來年輕多了。他錢多了嗎?沒有。地位高了嗎?也不高。他就是跟他老伴每天一起走路。走路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病,走路可以降低高
血脂,走路可以使動脈硬化變軟化,走路可以使腦子清楚,走路不容易摔跤,走路可防止癡呆,走路使人愉快……走路的好處多得不得了。
冬季鍛煉防誤區
按生物鍾現象,人體在下午4~6點,心血管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其次為上午10點以後,最差是凌晨6點到9點。
運動是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運動又是一把雙刃劍,過量或不適宜的運動又能傷害身體,甚或造成猝死,在冬天的晨練中尤為突出,不可不防。冬練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季節適應。深秋初冬,天氣乍寒,尤其是大風過境,寒流降溫時,一些人對寒冷的“應激反應”強烈,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皮膚微小
血管收縮,容易造成心血管意外。一般經過4~6周後,進入真正的冬天,機體適應了低溫,反倒相對安全些了,這就是“冷習服”過程。
二、溫度與風力。據北京市74萬人心血管病10年監測結果顯示,北京市的急性心肌梗死與腦卒中都是與平均溫度成典型性逆向相關,即平均溫度越低,則急性
心肌梗死與腦卒中發病率越高。研究表明:當從室內走到室外,受0℃以下的冷空氣直吹面部,可立即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和血壓升高,造成心絞痛發作。因此除做好
戴帽、圍巾、手套等保暖防護外,過冷的天氣,患心腦血管病的同志不宜外出。另外風力可加大低溫的冷效應,也應同時考慮。
三、生物
鍾節律。按生物鍾現象,人體在下午4點到6點,心血管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其次為上午10點以後,最差是凌晨6點到9點。因此,如果健康狀況良好,則一天的
任何時候運動都可以,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心功能不全,則宜選在下午4點到6點活動,或在上午10點以後外出,盡量不要凌晨冬
練,因為這時交感神經張力急劇升高,心血管負擔最重。大霧天氣不僅空氣污染重,且濕度過高也使空氣中氧含量相對變少,也不宜晨練。
四、運動量。冷天本已使機體耗氧量增多,凌晨又是危險時刻,因此這時候的運動量要相應減少,不然容易使有氧運動變成無氧運動,結果適得其反。
五、飲食調養。提高機體防寒能力的飲食原則是高蛋白、高熱量及充足水分。蛋白質有一種特殊熱動力作用,使機體不怕冷。充足的水分能保證機體有良好的循
環,不易凍傷。機體是否缺水,可看晨尿顏色,如呈黃色就是缺水,如顏色很淡,就是正常;也可測尿量,如每日在1500毫升以上就屬正常。總之一句話,就是
冬練期間要吃好喝足。
中老年人,尤其是合並心血管病患者要謹防心性猝死,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冬日猝死三聯征”,即“冬天、凌晨、掃雪”,這三者的每一項都是增加心肌耗氧的。如果合並在一起,就構成很大的危險,切須注意,謹防萬一。
戒煙限酒“五一五”
吸煙是死亡的“加速器”
據各國研究,每1元的煙稅收入就有~元的相應損失,因此,如果有2000億元的煙稅收入就意味著2400億元~2800億元的損失。
吸煙是20世紀人類最大的公害,它所造成的健康、生命、經濟和社會的損失已是罄竹難書。據各國研究,每1元的煙稅收入就有~元的相應損失,因此,如果有
2000億元的煙稅收入就意味著2400億元~2800億元的損失。單就巨額經濟損失而言,盡管讓人痛心,但終究是有限的。而吸煙帶來的疾病、痛苦、早
死、精神折磨、生離死別則不僅無法統計而且真正叫人心碎。英國著名流行病學家皮托博士指出:中國現有20歲以下人口5億,按現在的吸煙率,將有2億人成為
煙民,其中5000萬人將提前死於吸煙導致的相關疾病,這數字接近兩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總和。5000萬人早病早死,多麼觸目驚心!
一位德國科學家在抨擊某西方大國向非洲、亞洲窮國出口香煙時說,這是“向窮國出口死亡,是世界級罪犯”。因該國政府在國內號召百姓為了健康不吸煙,使人
群吸煙率年年下降,但卻向煙草公司大量補貼,鼓勵其向窮國經銷香煙,使窮國更窮,窮人死得更早,富國賺回了金錢,出口了死亡。
一
位跨國煙草公司總裁說得很坦率:我們生產香煙,但不吸煙,香煙是為窮人、愚昧的人、無知的人生產的。一位為煙草公司做巨型廣告的酷哥牛仔51歲時死於肺
癌,臨死前良心發現,聲淚俱下向世人痛切懺悔:我為煙草公司做了一輩子廣告,我害了自己也害了大家,我後悔。我勸你們:為香煙花錢,不值得;為香煙去死,
更不值得。我勸你們不要吸煙。
一項歷經兩年的絕密研究
一項經過兩年多的獨立的、絕密的、不受任何外來干擾的研究,結論是:“吸煙有害健康。吸煙是導致肺癌、肺氣腫、冠心病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吸煙縮短壽命。”
下面的一段歷史小故事相信有助於人們對煙草危害的認識。1962年,當時全世界還不知道吸煙有害,英國皇家科學院發表了一份報告首先提出:吸煙有害健
康。在當時這是很大的震驚。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肯尼迪:“總統先生,您同意英國皇家醫學會發表的吸煙有害健康的文章嗎?您的醫學顧問同意不同
意?如果同意的話政府准備采取什麼措施?”這個問題很尖銳,肯尼迪當時想了一下說:“現在股市行情低迷,這個問題很敏感,等我一個星期以後回答你。”他回
去後立即讓衛生總監召集全國最有名望的科學家成立專門的委員會,認真對吸煙問題進行獨立的專家研究,以確定吸煙是否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