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後仰,下頜上抬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救治心性猝死病人最重要的一步。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救治心性猝死病人最重要的一步。因為一旦呼吸道堵塞,患者不能正常呼吸,其他急救措施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保持呼吸道通暢的辦法很簡單,讓患者頭部向後仰,將其下頜上抬。具體方法是:讓患者仰臥在平坦處,救護者跪在患者肩旁,讓病人肩部位置與自己身體的正中
線平齊。然後把一只手放在患者的額頭上,使其頭部稍向後仰。另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抵住患者的下頜,使頜部向上抬高,並及時清除患者口中、鼻內的分泌物。如
果患者出現嘔吐,或者呼吸道分泌物較多,應讓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使嘔吐物或分泌物盡量流出,以免進入呼吸道而堵塞呼吸。
注意:如果患者有頸部受傷或骨折的可能,則要避免使他的頭部過分往後仰。另外,如果患者是1歲以內的嬰幼兒,同樣不要將頭部過於往後仰,以免導致骨折及頸部受傷,只需將其下頜抬高。
檢查呼吸
喘氣聲,呼吸氣息,胸部起伏,三者同時存在,患者才算有呼吸。
首先,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的前提下,將耳朵貼近患者的嘴和鼻子,聽聽患者有沒有喘氣聲。其次,自己的臉部也能感覺到患者是否還有呼吸的氣息。第三,觀
察患者胸部3~5秒鍾,看看患者胸部是否有規則地上下起伏。如果三者同時存在,就可以斷定患者存在呼吸。如果只有胸部起伏,但感覺不到從口鼻呼出的氣息,
則不能斷定患者還有呼吸。
如果仍有呼吸,應使患者保持仰臥體位。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是口對口人工呼吸。
如果確定患者呼吸停止,則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是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救護者對這種方法有抵觸感,可以在患者的嘴上蓋一塊紗布或薄手絹後,再施行急救。
具體做法是:
在保持呼吸道通暢的前提下,將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救護者深吸一口氣後,將自己的嘴緊貼住患者的嘴,慢慢地將氣全部吹進患者的嘴裡,吹氣的同時注意觀
察患者的胸部是否隨著氣體的吹入而逐漸膨脹起來。如果氣體確實吹到肺裡,胸部就會逐漸膨脹。如果患者的胸部不隨著氣體的吹入而膨脹,應檢查呼吸道是否通暢
及吹氣時是否漏氣,調整後再進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頻率是單人每15秒呼吸兩次,雙人每5秒一次。
向患者體內吹氣後,離開患者
的嘴,同時觀察患者的胸部是否逐漸地回陷。當患者的胸部恢復原狀後,開始進行第二次人工呼吸。做完幾次人工呼吸後,要檢查患者是否有了脈搏。當患者恢復自
主呼吸時,會發出呻吟,兒童會開始哭泣,但此時救護者還不能離開,因為患者還有可能再次出現呼吸中止。
對未滿1歲的嬰幼兒實施人工呼吸時,如果出現患兒肚臍膨脹的情況,說明吹入的氣體量過多,應及時調整氣體的吹入量。
檢查脈搏
在諸多檢查方法中,我們應首選檢查橈動脈的搏動情況。
在諸多檢查方法中,我們應首選檢查橈動脈的搏動情況。具體做法是:將患者手掌向上,救護者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平放在患者手腕橈骨內側(拇指側的骨為橈骨),稍加用力,就能檢查到患者的脈搏情況。
當橈動脈的脈搏很難觸及時,可以觸摸頸動脈來確認脈搏情況。救護者將中食與食指並攏放在患者頸部前喉結處,向耳下方(患者後背側)移動手指,在由硬變軟處,有一條溝,頸動脈就沿著這條溝而行。在溝內就能觸摸到頸動脈的跳動。
由於嬰幼兒脖子粗,很難通過頸動脈來檢查脈搏,一般是通過觸摸肱動脈或股動脈來確認脈搏是否跳動。
肱動脈的檢查方法:將患兒的上肢外展,將中指和食指並攏放在患兒肩與肘部正中間的胳膊內側位置,輕輕用力按壓,即可觸到肱動脈搏動。這種方法只適用於1歲以內的嬰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