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六大行為誤區
有些病人喜歡根據廣告、根據周圍的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來決定自己吃什麼藥,這是非常錯誤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正確治療高血壓病,除了使用降壓藥以外,飲食療法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裡食鹽的攝入多,這會加重高血壓的危害;第二,高血壓患者營養
過剩會出現心肌梗死,營養不足易出現腦卒中。營養均衡比較難做到。但高血壓病人應在均衡營養上花時間、花功夫。下面我們列舉一些患者的行為誤區。
(一)要想身體好,頓頓要吃飽。
吃飯七八分飽是最好的習慣,要留二三分底,千萬不要吃得太飽。我國古代中醫對於養育小孩,就有“若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一說。什麼叫做七八分飽,就是
當你離開飯桌時還想吃飯,還能再吃。即還有食欲,肚子不撐。這控制起來比較難,關鍵要明白其中道理,思想通了,還要有意志控制自己的行為,養成這個習慣就
好了。
(二)為了防止飲食過量,減少吃飯次數。
有些人常常害怕過量飲食,或為了減輕體重,將吃飯的次數減少至兩頓,或者更少。其實,這對人的身體並沒有好處。學生如果只吃兩頓飯,會對學習產生不利影響。中老年人如果減少就餐次數,容易得糖尿病、脂肪肝、膽結石、高血脂病、冠心病等。
最好一天吃四頓飯,如果條件許可,盡量少吃多餐。老年人離退休下來後,或時間比較充裕,條件很好,可以改成一天四五頓。越是少量多餐,血糖波動越少,血
液甘油三酯波動就越少,胃負擔減輕,有助於減肥。一天吃五頓飯,不是越吃越多,而是總量控制,少量多餐。譬如說早上加一頓,下午四五點鍾吃一頓,像點心一
樣,晚飯吃得晚一些,也有人用夜宵代替了,這樣總量並不多。
(三)黃油、雞蛋對身體有害,不能吃。
飲食中以黃油、雞蛋、肉類為主的歐美人,現在在極力推薦減少黃油,增加通心粉,使用雞肉代替牛肉和豬肉的飲食。但這並不是說黃油、雞蛋對健康有害。因為對於中國人來說,大多數人黃油、雞蛋的攝入不夠多。
(四)使用保健器材代替吃藥。
許多病人往往不願意吃藥,而是願意用降壓帽子、降壓手表、降壓腰帶等控制自己的高血壓。但事實上,國際上已經證明了,對高血壓最好的治療方法是認真服藥,這是那些降壓帽、降壓鞋、降壓表等所不能代替的。
(五)不感到難受可以不服藥。
高血壓的症狀如頭疼、頭暈的程度與血壓高的程度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平行的。可以頭痛欲裂,很厲害,但血壓不高;也可以是血壓220毫米汞柱,眼看就要腦出血發生了,但不難受。因此,不難受不吃藥,這是不對的。要根據血壓的高低,來決定是否服用降壓藥。
(六)自己治療高血壓。
有些病人喜歡根據廣告、根據周圍的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來決定自己吃什麼藥。這是非常錯誤的,也是非常危險的。得了高血壓病必須去醫院就診,由醫生根據病人
的病情進行綜合判斷,病人的高血壓屬於哪一型,哪一期,有的合並糖尿病,有的合並冠心病及高血脂。是否需加用其他藥物,應由醫生來判斷,而不能自己按藥品
的說明書和廣告來服藥。高血壓的治療是很個體化的,每個人都不一樣,不要自行買藥治療自己的高血壓病。
高血壓的並發症——冠心病
不良生活方式是禍根
肥胖,壓力,醫學知識匱乏,不能自我保健和預防,導致冠心病發病率年年上升。
冠心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就全世界而言,冠心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如美國每年有120萬人患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總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死於冠心病。芬蘭冠心病的發病率居死亡總人口首位。
在我國,據1967年12省市統計資料,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約為30人次/10萬人,男性多於女性,城市居民高於農村居民。1993年冠心病的發病率為123人次/10萬人。目前,我國的冠心病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而發病年齡更趨年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