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有病沒按科學的方法治,結果花了90萬還沒有保住性命。
打敗高血壓這只紙老虎的最有效的武器是“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發現的高血壓,只需每日一片藥,服幾個月,有些人還可以逐步減量或停藥;若等
五六年後再治,則常需要合並用幾種藥,而且需長期,甚至終身服藥;若等十余年再治,則常有合並症出現,難以康復,甚至致殘、致死。
控制高血壓很簡單。一天一片藥,減少腦溢血。真正的腦溢血要開顱、打洞、抽血,就是活了也是半身不遂。有個同志患高血壓12年,他的血壓很奇怪,200
毫米汞柱時不難受,可一吃降壓藥反倒很難受了。他老不吃藥,咨詢了兩個醫生,一個醫生說:你必須吃藥。另一個醫生說:你既然吃藥難受,就別吃藥吧!他不吃
了。12年下來,腎動脈硬化、尿毒症,這可不得了,必須要做腎透析,一個禮拜換3次血,一年9萬元錢。結果透析10年,用了90萬元錢。他愛人為他請了
10年的假,而他整天坐在輪椅上,十分痛苦,浮腫貧血,最後也去世了。其實一天一片降壓藥,不到1元錢就管用。有病沒按科學的方法治,結果花了90萬還沒
有保住性命。
中藥好還是西藥好
食物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等脂肪過多的食物,每天堅持走路運動,的確能夠保健,預防高血壓,輔助治療高血壓,但是不能完全依靠飲食來治療高血壓。
現在醫學上要求的是“循證醫學”,就是說要拿出充分、客觀、可靠的科學依據。從這個角度上說,在臨床上,西藥的降壓療效非常明確、可靠,經過了很多充分
的研究,而且服用後的的確確能大幅度地減少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的發作。中藥並非無效,但是還需要從循證醫學的角度拿出更多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療效。
現在臨床上,對於高血壓的病人,大都是用西藥來控制,如果是輕型高血壓病人,血壓下降之後,可以適當減少用藥量。西藥控制的效果也非常好。比如“北京降壓
0號”,非常好用,輕型的高血壓病人,一天服用半片甚至兩天服用半片即可,價格才幾毛錢,一個月的費用才幾塊錢,不到10塊錢。而且服用起來也非常方便,
很簡單,很可靠,也很便宜。如果是中藥湯劑,也可以降壓,但是每天熬藥,非常不方便。
從中藥和西藥的副作用上,說“中藥副作用
小”是沒有根據的。實際上,藥物的副作用要從兩個方面看,一是“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別說是藥,水喝多了水中毒,飯吃多了還撐死人,氧氣多
了中毒也會致人死亡。水、氧氣、飯都有“毒”,怎麼能說藥沒有“毒”呢?因此,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一方面取決於量的大小。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砒霜,量很
小的時候是保健藥,很多強身健體的藥中都有砒霜;多一點,可以治白血病;再多了,就會死人。又如西藥洋地黃,治療心肌衰竭,少了無效,用得正好可以救人,
再多了會害人。另一方面,各人的反應也是不同的。同樣劑量的藥,對張三會導致中毒,對李四正好,對王二劑量還不夠。因此,中藥西藥都是藥,副作用的大小都
是因人而異、因量而異,病人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適合的量,毒副作用就是最小的。為了避免藥物的副作用而刻意選擇中藥控制高血壓、拒絕服用
西藥,是沒有道理的。
另外,中藥和西藥實際上也沒有嚴格的區分,比如治療癲癇的西藥阿托品,是從中藥中提取出來的,同樣也有很多中藥采取西藥的成分,因此,簡單地劃分中藥西藥也是不科學的。
另外,通過食物降血壓,從循證醫學的角度來說,是沒有道理的。第一,食療並不能降血壓。有人說煮玉米須的汁能夠降血壓、芹菜葉子汁能夠降血壓,但是,要
每天大量地喝,本身就很不方便,而且,要證明這些食物能降血壓,應通過臨床病例的科學研究,才能夠證實它們是不是確實有降壓作用。在生活中,某人因為試過
這種方法後降了血壓,也不能完全說明是這些食療的作用,因為,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影響人的生理。第二,說苦的東西就能降血壓,更是沒有道理。《太平食療
方》中說“蓮子羹”能降血壓,但是也缺乏臨床的觀察,尤其是對於高血壓病人及對照組服用後是否有效做參照對比,得出科學的證據,因此,這些食療方的療效是
不能肯定的。食物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等脂肪過多的食物,每天堅持走路運動,的確能夠保健,預防高血壓,輔助治療高血壓,但是不能完全依靠飲食
來治療高血壓。就像有人得了肺結核,每天喝雞湯對於輔助治療肯定是有效的,但是要單靠喝雞湯來治療肺結核是不行的。我在臨床上經常對病人說,就比如打淮海
戰役,我們派游擊隊行不行?不行!打淮海戰役,就要靠劉鄧大軍,當然有些民兵游擊隊幫著更好,但是要靠小分隊的游擊隊,那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有主力部隊,
再加上一些游擊隊、同盟軍,那當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