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吃或少吃含糖、脂肪、膽固醇多的食物和飲料。
3.不吃含碳水化合物過多的食物。
4.避免食用油炸、油煎的食物,選食少油清淡的菜餚。
5.可以食用少量的水果,但一定要減少相應熱量的主食或其他食物。
6.避免飲酒或少量飲酒,不要吸煙。
另外,如果飲酒,下酒菜也得講究一些。
飲酒的時候,酒精的作用增加了人的食欲,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容易導致多食。這時如果選用高脂食物作為下酒菜,攝入的能量就很容易超標。所以,下酒菜要盡量選用低熱量的食物,如涼菜、魚貝類、毛豆、蔬菜和海菜這些菜。
生活中人們常常喝酒過量,菜和主食吃得少,這樣雖然不會使熱量攝入過量,卻容易導致胃腸和肝髒、胰腺功能受損。為避免過量飲酒,應采用低脂、高蛋白、富含纖維素的下酒菜配合飲酒。
過節別過累,放松不放縱
古代的“節”字,本義指竹子的竹節,一節更比一節高,“芳林新葉催老葉,清流前波讓後波”,有一種樂觀向上的寓意。但現在,在浮躁心態和亢奮心理的影響
下,有些變樣了。一些人過節變成了過累,得了“節日病”;而放松又演變成了放縱,易放難收;節後疲憊不堪,得了“節後綜合征”,與節日的初衷大相徑庭。
君不見,暴飲暴食,喝出了膽囊炎、胰腺炎;過度疲勞,累出了心腦血管疾病;在外不潔飲食,吃出了腸炎、肝炎;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擠出了流感;長時間打麻將不活動,坐出了靜脈血栓,還有的甚至猝死……節假日是旅游休閒的佳期,同時也成了意外傷害和疾病的高發期。
麻將娛樂別較勁
打麻將可以忘記讀書,讀書可以忘記打麻將。
清末名士梁啟超曾說,唯有打麻將可使人忘掉讀書,也唯有讀書可使人忘掉打麻將。麻將的厲害可見一斑。在麻將桌前人同樣能分成幾種:
第一種人吹胡子瞪眼睛。嫌別人出牌慢,嫌別人技術不好,不按牌理出牌。輸急了就罵人,不認賬,耍賴。
第二種人六親不認。牌桌上不講年齡,不講輩分,眼中只有“麻理”,就是父母兄妹、大人小孩在一起玩,也常常爭得面紅耳赤。
第三種人鞠躬盡瘁。他們打牌時精神高度緊張,專心看著別家,死命盯住下家,誰也別想占他半點便宜。
第四種人不贏不行。只要他一贏,馬上就說不打了。一輸就眼紅心急,誰也不能走,鹹魚不翻身就絕不罷休。
第五種人是聰明人。自己的技術不錯,常常能夠難得糊塗,裝傻放水讓父母親贏,哄他們開心。這種人心裡很明白,知道打麻將就是大家坐在一起樂一樂。
適度地打點麻將,可以活動大腦,溝通情感,不過要注意勞逸結合,遵守一些健康准則。
首先,別長時間呆在麻將桌上,防止過度勞累。最好每玩上一兩圈,就有意識地站起來活動,喝喝水,上上廁所,轉移一下注意力。注意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結合,還可以穿插著安排戶外活動。
其次,要保持平和心態。玩就是玩,玩為了放松心情,增強親友之間的感情溝通,而不是爭一時輸贏。因此,玩的時候千萬不要太認真較勁,避免激動和過度興奮,更不要生氣、爭吵、惱怒。
最後,別忘記原有疾病的治療。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即使症狀不明顯,也不能掉以輕心,節日期間不可間斷治療。
缺什麼,別缺覺
美國每年有10萬余次交通事故與司機睡眠不足有關,其危害不亞於酒後開車。
剝奪睡眠就是剝奪健康,增加體重就是增加危險。過節時,人們吃喝,煙酒,聚會,搓麻,追求刺激,放縱欲望,通宵達旦,樂此不疲,首先侵占的是生命的基礎
——睡眠。人只有在睡眠時,機體的細胞才能進行結構修復和能量儲存,以恢復正常功能。失去了睡眠,就是失去了健康,細胞就亞健康,人體就亞健康。沒有一個
睡眠不足的人會成為身心健康的人。兒童缺乏睡眠會使夜間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影響骨骼和肌肉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