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10點10分去看戲呢?很多人得頸椎病,到醫院裡治,做牽引,戴頸托,完了還開刀,沒有必要。很多頸椎病都可以
預防治療,比如用10點10分去看戲這種方法就很有效。具體方法是:雙臂向身體兩側伸開,和地面平行,類似鍾表九點一刻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然後雙臂同時
向10點10分的位置抬起,再回落九點一刻的位置。重復這個動作,連續做20到30次。你這麼練以後,腰肌、背肌、胸肌、頸部肌肉都得到鍛煉。什麼叫“去
看戲”呢?小時候在農村,牆很矮,隔壁在演戲,你想看戲的話就得把腳踮起來,伸長脖子。保持這個姿勢幾秒鍾,之後再反復去做。這樣一鍛煉以後,肩部、上
肘、頸部、腳部肌肉都能得到鍛煉。
只要你堅持做些動作,你將永遠朝氣蓬勃,精神、體格各方面都會有全面改善。
工作講究高效率
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腦拼勁不拼命。少做多活是多做,多做少活是少做。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分泌調節系統,讓人體維持在正常的生理狀態。從人的生理角度來看,上午9點到下午5點這段時間,最適合人做各種活動。在這段時間裡
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越高,時間利用得越充分,就越能減少占用自己的時間加班加點。一旦到了下午5時以後,人的工作效率將會降低,工作的進度也
會減慢。
關鍵是記得兩句話,一句話就是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腦拼勁不拼命。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掉餡餅,我們做工作,必須出力去干,出力還不夠,還得出汗,使勁努力干。但別像陳逸飛,超負荷地工作,不顧身體,命沒有了,一切也就都不存在了。
第二句話,少做多活是多做,多做少活是少做。巴甫洛夫,我們醫學界最有名的蘇聯生理學家,如果他不是活到80多歲,他的大腦皮層反射理論就不會出現。華
羅庚教授,80年代我跟他一起研究發明降壓0號,如果華羅庚不是高壽,也就沒有優選法。很多傑出人物的貢獻都是在晚年,所以必須要記得,少做多活是多做,
多做少活是少做。
中老年人最重要的是記得兩個工作方法,一個是像心髒一樣工作,一個是像蜜蜂一樣生活。我看很多人,早來晚走,加班加點,成效不大。相反有些人,有計劃、前瞻性、創造性地工作,沒有加班加點,工作成效卻很大。
一個醫院裡有個醫生,60歲退休,一篇論文也沒有。最後為了照顧他的情緒,退下來給了一個正高,工資沒有變動。相反,有個40多歲的教授,寫了200多
篇論文。怎麼回事呢?一調查,40多歲那個教授,他觀察病人很仔細,一看病發現這個病例不一樣,有點特殊性,比如說為什麼這麼年輕會得心梗呢?他一看病
例,很快就找到一個好題目,寫成一篇論文。如果我們工作有科學性、創造性,使附加值增高,就會事業成功,快樂輕松。
外出就餐的煩惱
城市的人外出就餐時,蛋白質的補充已經足夠,但食鹽的量明顯超標,蔬菜的攝入量嚴重不足。
上班的人,外出就餐太多,對身體沒有好處。一是食量增多,二是營養成分攝入不足。做客的時候,本想從營養均衡的角度多要幾個菜,因為是別人花錢而不好意
思,就是想吃點蔬菜豆腐,那價格也不便宜。請客吃飯呢,得讓客人滿意,即使是自己掏錢,也不能多選一些自己喜歡的食物,營養同樣沒法改善。飯館裡像撈面、
炸醬面、涼面、咖喱炒飯、餃子這些食品,往往含鹽量過多,蛋白質含量不足。
現在,城市的人外出就餐時,蛋白質的補充已經足夠,但食鹽的量明顯超標,蔬菜攝入量嚴重不足,這值得大家警惕。
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一天最多一次外出就餐,另外兩頓飯最好在家中食用,糾正營養的不均衡。
如果實在沒辦法避免在外面吃飯,請你記住下面幾條原則:
1.盡量和平時進餐時間、食量、種類保持一致,必要的時候做些簡單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