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體質是人體大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因為這些食品經體內代謝後,產生大量酸性物質,當酸性物質超過自體調節能力,或者機體調節酸鹼平衡的能力受到影響時,就可能使體液呈現“酸性化”而形成酸性體質。
1杄認識酸性體質的危害性
當測得某人血液的pH值在7杄3~7杄45之間時,稱之為“鹼性體質者”,這部分人約占總人群的10%左右。其實,更多人的體液pH值是在7杄35以
下,這些人的身體是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醫學上稱其為“酸性體質者”。這一人群經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
等,但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體質狀態,任其繼續發展會出現不同系統的疾病,而當人的體液pH值低於7時,就可能會產生重大疾病了。醫
學證明,如果人體傾向酸性,體內細胞的作用就會變弱,廢物就不易排出,腎髒、肝髒的負擔就會加大,新陳代謝緩慢,各器官的功能減弱,所以也就容易得病。
“酸性體質者”很容易疲倦,老化現象也非常快,癌症患者幾乎都是酸性體質。然而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酸性體質會影響兒童智力的發育,故應當引起
家長們的重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而大多數人又都是從口感要求選取食品,從而出現偏向,像精白
米、精白面,大魚、大肉、蝦、蟹、禽、獸等葷菜不斷,殊不知當我們攝食了大量含氯、硫、氮、磷等物質的酸性食品後,體液便極難維持弱鹼性的狀態,而容易產
生體液的“酸化”。如果孩子也跟著大人一起,長期如此飲食,就會嚴重影響大腦智力和功能的發育。
2杄酸鹼食品的選擇
當人成為“酸性體質”時,大腦當然也是“酸性腦”。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影響嬰、幼兒的腦和神經功能,表現為容易哭鬧、煩躁,並使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減弱,嚴重時還可導致精神孤獨症。
人體吸收的無機元素,由於它們性質不同,在生理上有酸性和鹼性的區別。如果酸性和鹼性不平衡會引起各種疾病,但要注意並非味覺上呈酸性,就是酸性食品。因此,我們有必要弄清楚,什麼是鹼性和酸性食品,各有哪些食物可供選擇。
(1)鹼性食品鹼性的要素成分是鈣、鈉、鉀、鎂,它們是人體運動和腦活動所必需的四種元素。凡食物中含鈣、鈉、鉀、鎂等金屬元素的總量較高,在體內經過
代謝後,最終產生的灰質呈鹼性時,這類食物就稱為“鹼性食物”。我們常用的鹼性食物有蔬菜、水果、牛奶,硬果中的杏仁、栗子、椰子等。具體而言,如豆角、
菠菜、萵苣、蘿卜、土豆、藕、洋蔥、南瓜、海帶、西瓜、香蕉、蘋果、生梨、草莓、柿子、茶等。
(2)酸性食物凡食物中含有氯、
硫、磷等非金屬元素,且含量較高,在體內代謝後最終產生的灰質呈酸性,這類食物就稱為“酸性食物”。常用的酸性食物有蛋白質豐富的肉、魚、禽、蛋類,谷類
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具體而言,如豬肉、牛肉、雞肉、蛋黃、鯉魚、鰻魚、干魷魚、蝦、大米、面粉、面包、大麥、啤酒、蘆筍等。許多人喜歡辣、
刺激性食物,其中大多數也屬於酸性食品,它會使血清等體液酸性化,所以讓人極易感冒,皮膚脆弱,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等。
為了不使
人體發生“酸性化”,是否要不吃或少吃酸性食物呢?並非如此。只要注意在平時飲食中,二者適量的搭配,就是健康飲食。必須重視主、副食的搭配,注意酸性與
鹼性食品的平衡,適當控制酸性食品的比例。日常食物選擇中應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其比例,另外蛋白質還具有“酸鹼兩性”的特點,只要合理配比,是可以防止
人體“酸性化”的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