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范志紅
在超市裡,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宣傳:
“松軟得可以彈起來。”
“柔滑得如絲綢一樣。”
“無與倫比地松脆。”
消費者為這些誘人的語言所征服,於是欣然購買。其實,食品的美妙口感毫無例外地來自食品添加劑。無論是酸甜的糖果、香濃的零食,還是酥脆的餅干和柔軟的
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劑的傑作。消費者的味蕾,擁抱著濃郁的香精;消費者的眼睛,追隨著美麗的色素;消費者的牙齒,欣賞著帶來脆爽的起酥油。
也有一些食品如此宣傳:
“本品不含防腐劑。”
“本品不含人工色素。”
“本品不含香精。”
……
消費者心有所動,認為它們更健康,就更高興地把它們放入購物籃。其實,這些食品不含防腐劑,未必不含抗氧化劑;不含色素,不等於不含防腐劑;不含香精,也不等於不含增稠劑等其他添加劑。
其實,大規模的現代食品工業,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劑的基礎上的。因為消費者對食物的外觀品質、口感品質、方便性、保存時間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
要想按照家庭方式來生產,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劑,只怕大部分食品都會難看、難吃、難以保存,或者價格高昂,消費者是無法接受的。
很多消費者不這麼想,總覺得添加劑是生產廠家騙人害人的東西。但是,只要想一想以下這些事實,就能明白,消費者自己有沒有責任。
為什麼自己家裡的蘋果切開來就會變褐,而如果超市賣的鮮切蘋果是褐色,你卻不肯買,偏偏要選擇那些潔白或淡黃色的產品?如果你這樣選擇,就是逼迫生產者使用大量的亞硫酸鹽抗褐變劑。
為什麼自己家裡的肉煮熟了就會變褐,而如果超市裡的醬牛肉是粉紅色,你卻非常喜歡,而且嫌棄那些顏色發褐的?如果你這樣選擇,就是引導生產者使用亞硝酸鹽發色劑。
為什麼明知道牛奶是沒有水果香味的,幾小塊燙過的水果也不可能帶來多少風味,你卻還喜歡那些帶有濃烈水果香味的乳飲料和酸奶呢?
自己家裡炸的食品稍微涼一點就會變軟滲油,而外面賣的很多煎炸食品放了多久都還是挺拔酥脆。為什麼你總是選擇那些最脆最爽的呢?
自己家裡的饅頭放半天就會變硬發干,而超市的面包幾天後還是松軟依舊。為什麼你專門選那些最松最軟的面包,稍微干一點的你都不肯問津呢?
可見,在這個消費決定生產的時代,消費者的選擇決定了生產者的行為。要想真正避免攝入大量食品添加劑,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購買新鮮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費一些時間,按照傳統的方式,親自動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
家做新鮮食品的好處,遠不僅僅是避免食品添加劑。新鮮食物可以提供最平衡的養分,最多的保健成分,最多的膳食纖維,還能最好地提高免疫力———總之,用
完全天然形態的食品原料在家烹調,雖然花費時間精力,卻可以充分獲得大自然賦予的健康好處。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快捷”,必然要犧牲一部分健康特性。
因為,天然食物中的健康成分,很難在加工中完全保留;天然食物的美好特性,也只能存留非常短的時間。消費者應當接受這個基本事實。
如果不肯降低對食物的要求,又不肯購買新鮮原料自己制作,就只能與食品添加劑和平共處了。
實際上,國家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整體安全性是比較高的,在正常用量下不會引起不良反應。對於加工食品來說,很多食品添加劑必不可少,例如低鹽醬菜和醬
油中的防腐劑,方便面和各種曲奇點心等中的抗氧化劑,還有防止面包長霉的丙酸鹽,等等。如果沒有這些食品添加劑,就很難想象食品能有足夠的時間運輸和出
售,也很難想象消費者能夠吃到放心的食品。
然而,盡管每一種食品添加劑的毒性都很低,但如果在膳食中的攝入量過大,仍然可能帶來
副作用。同時,各種食品添加劑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與食物成分吸收利用之間的關系,至今仍然沒有得到詳盡的研究。因此,盡量避免攝入過多的食品添加劑,
仍然是明智的做法,特別是對於解毒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兒童。國外已經有不少研究報道,在讓兒童遠離各種加工食品之後,不少孩子的多動症、注意力不集
中、學習障礙、侵略性行為等都有所改善。也有研究發現,合成色素如檸檬黃等會妨礙鋅的吸收,而酥脆食品中的明礬和氫化植物油等原料不利於智力發育。總之,
家長應當盡可能不給兩歲以下幼兒吃任何含有添加劑的食品,包括彩色的糖果、甜味飲料以及添加味精和膨化食品(使用了明礬)。
閱讀
這本書,可以讓消費者注意食品添加劑的過量攝取問題,避免過度追求口感、顏色、味道的誤區,接受食品的天然特性,重視食品的自然品質,從而明智地選擇食
品。本書也告訴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應當心平氣和地接受,肯定它們對食品的安全、美味和方便所做的貢獻。但應當盡量選擇添加劑較少、用優質天然原料制作
的食品。最要緊的是,通過反思食品添加劑的問題,樹立正確的食品選擇和評價觀念,不再過度依賴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而是珍視自然的風味,感激父母家人不辭
辛苦烹調制作一日三餐的愛心,並把健康的民族飲食傳統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