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紐約時報》的記者,我擅長寫些可以吸引億萬人眼球的爆炸性新聞,比如解密癌症病因研究的最新突破,剖析威脅兒童健康的變化趨勢,針對常用藥的爭論發表評論,或是關注瘋牛病和禽流感的肆虐等。
但是,一旦有人知道我是《紐約時報》健康專欄的撰稿人,他們又都毫無例外地會和我聊起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困擾他們多時的問題:我最好的朋友對微波誠惶
誠恐,他不知道有關說法是否有科學根據?父親曾對我講起的關於禿頂的故事將信將疑,他不知是否屬實?櫥櫃裡放一瓶紫錐菊是否真能幫助抵御感冒?咳嗽是否真
能讓人免於心肌梗死?男人應該如何辨別女人是否在故作高潮?
這也難怪,在我們的意識中,一些所謂的偏方通常和醫生的處方具有同等效力。在當今這個年代,講究的是雙盲的研究方法,不計其數的自助書籍隨處可見,而互聯網更是將疾病和治療帶入了信息爆炸時代,一眼望去答案似乎遠比問題多。
在上述情形下,一些司空見慣的療法和解釋無疑非常重要,但其中有一些也就是徒有其名而已。但究竟如何區分呢?幾年以前,我的一名編輯和我開始醞釀一個計
劃,我們要戴上審視的眼鏡,用可靠的科學研究正視這些“真與假”的問題。因為它們盡管一直存在,卻長期為我們所忽略,現在我們希望還它們以公道。
正如我的大多數讀者在給我的信中所寫到的,通過父母、兄妹、祖父母和老師的口口相傳,他們總能接觸到各種貌似顛撲不破的真理。對此我也感同身受,所以現
在,我們希望通過查閱醫學雜志、拜訪專家和自己的縝密思考,為這些所謂的“真理”找到恰如其分的答案。這些“真理”包羅萬象,既有生活小事,又有具有重大
意義的歷史事件——例如,為什麼英國在二戰時的空軍策略意味著此後數代的小孩都必須多吃胡蘿卜?
這些故事同時也為我們開啟了一扇
窗戶,窗外是不同尋常、有時甚至是光怪陸離的景象,科學家們徜徉其中,試圖撥開重重迷霧,仔細審視那些與我們的健康休戚相關,但又詭異離奇的難題。你或許
不曾想到,還有為數不少的一部分人打著科學的旗號研究感冒:為了采集被測試者的鼻腔分泌物,他們必須讓被試者呆在冰庫中,或是讓他們穿著濕漉漉的衣服來回
走動,以判斷著涼是否真能引起感冒。你當然更不能想象,曾有一群科學家為了驗證反復扳關節是否真會引起關節炎,虔誠地把療養院擦洗了好幾遍!另外還有研究
致力於探索雞湯是否真能治愈感冒。
歡迎參加我們“真與假”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