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中醫拔罐(2)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承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向你介紹7種藥罐的拔法
  
  藥罐是在拔罐的操作時加入適量相應的藥物,形成相應的藥罐,其主要方法如下。
  
  1.藥物閃火法
  
  藥物閃火法即是以酒精浸泡一些藥物(如紅花、全蠍等)制成藥物酒精棉球後以鑷子夾住點燃的棉球,在罐內繞1~3圈後,將火退出,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膚上。
  
  2.藥物投火法
  
  藥物投火法是用易燃的藥物(如橘皮、蘇合香木等)點燃後投入罐內,迅速將罐扣在事先選好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膚之上。
  
  3.藥物滴酒法
  
  藥物滴酒法是用無水酒精或白酒浸泡某些藥物(如木香、九香蟲、木瓜、千年健等)數周後取該液1~3滴滴入罐內,沿罐內壁搖勻,用火點燃後,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於皮膚之上。
  
  4.藥物貼附法
  
  藥物貼附法是用大小適宜的某些藥物(如射干、羅布麻等)浸泡酒精後,貼在罐內壁的1/3處,用火點燃後,迅速扣在應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於皮膚上。
  
  5.藥物架火法
  
  藥物架火法是先以某些藥物(如生姜、龜板等)置於應拔部位,再以不易燃燒的物體置於其上,將95%酒精或酒精棉球置於其中,用火點燃後,將罐迅速扣下,即可吸附於皮膚之上。
  
  6.藥物水煮法
  
   藥物水煮法即以某些藥物配伍組成成方(如川芎、白芷、血竭、小茴香、土木鱉、乳香、沒藥、烏頭、獨活、羌活、防風、澤蘭、紅花等),以布包做袋包,用水 煮半小時左右,再將完好的竹罐放在鋁鍋內煮沸1~3分鍾,然後用鑷子將罐口朝下夾出來,把水甩干淨,口向下,迅速投入另一手持的毛巾中,把水吸干,立即扣 在需要治療的部位上,即可吸附於皮膚之上。
  
  7.藥物蒸氣法
  
  藥物蒸氣法先將水壺置於旺火上,將壺內的水和藥物的混合液煮沸(如硫磺、雄黃等),使水蒸氣從壺嘴噴出,以竹罐口對准噴氣口1~10秒鍾,隨即取出,迅速扣在需拔部位上,即可吸附於皮膚之上。
  
  五、要想身體安,火罐經常沾
  
  火罐療法是利用燃燒、蒸汽、抽氣等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施術部位產生溫熱刺激,使局部*或淤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常用外治療法,因其操作簡便、經濟、患者無痛苦且療效顯著,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它不但可以治療風寒痺痛、虛勞、喘息等數百種內外疾病,而且還可以強身健體,所以在民間有一種說法叫“要想身體安,火罐經常沾”。
  
  火罐療法雖然安全性很好,但如果操作不當,也會給患者帶來不適甚至痛苦,所以,中醫提醒你,拔火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注意保暖。拔罐均要在*服後才能操作,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二是要避免燙傷。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處灼燒,以免燙傷。
  
  三是有些部位不宜做火罐。如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皮膚有贅生物或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四是要防止感染。起罐後,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後就可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均屬正常治療反應。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五要看准拔罐時間。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位淺及麻痺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肌肉豐厚的部位,時間可略長;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六、火罐用得巧,感冒也驅走
  
  感冒了,有些感冒藥物也一時難以治好,這時你別忘記了火罐,這小小火罐確能解你燃眉之急。
  
  通過前面的敘說,大家知道了,拔火罐治病主要是通過借助罐體內壓,依靠大罐邊緣吸附皮膚,牽拉擠壓淺層肌肉,刺激了經絡、穴位,以達祛除外邪、治愈感冒之目的。
  
   在治感冒時,拔罐的方法與操作是治療的重要環節,在有條件的地方,可用鑷子夾住一小團棉球,蘸上95%的酒精(但不能太多,以濕潤為度)左手握住罐體, 罐口朝右下方向,隨後把燃著的棉球伸入罐內燃燒1~2秒鍾,快速取出,左手緊急把罐體送往穴位。注意在送往穴位的過程中,勿將罐口對准穴位,以免空氣進入 罐內,而是用罐底朝前去接近穴位,接觸皮膚時,順勢快捷地將罐口扭轉扣到穴位上,這樣就緊緊吸住了。還有一種方法較為易用,就是取面粉10克,用水攪和成 面團,捏成比罐口大的圓薄餅,貼到皮膚上,然後,用一團正燃燒旺盛的紙迅速丟進罐內,立即把罐蓋在面餅上,這樣吸引力更大,對第一次使用者來說,這樣可防 止因不慎燒傷皮膚。
  
  感冒是外感風邪侵襲人體的一種外感疾病,所以應選用祛風、邪解表征的穴位,常用撥罐的部位是選三大穴位,一個是大椎穴,另二個分別是肺俞、風門穴,每天選穴兩個,三個穴位交替選用。
  
  拔罐的時間也很重要,大火罐吸力較強,每次可以撥5~10分鍾,小罐吸力相對弱,每次可以拔10~15分鍾,早晚各一次,堅持3~5天。
  
   拔罐過程中,如感到頭暈、心悸、脈搏變弱,應迅速取下大罐,喝一些開水,一般能夠緩解。初次使用及兒童、體弱等易發生意外反應的患者,宜選小罐。拔罐後 局部有些潮紅、搔癢,不要亂抓,經幾小時後即可消散,如果起罐後出現小泡,用消毒針刺破流出液體後,塗以龍膽紫藥水,以免感染。另外還要注意室內溫度,以 免再次受涼。
【書籍目錄】
第1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1) 第2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2)
第3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1) 第4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2)
第5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3) 第6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4)
第7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5) 第8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6)
第9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7) 第10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8)
第11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1) 第12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2)
第13頁:中醫看病之“望”(1) 第14頁:中醫看病之“望”(2)
第15頁:中醫看病之“望”(3) 第16頁:中醫看病之“望”(4)
第17頁:中醫看病之“望”(5) 第18頁:中醫看病之“聞”(1)
第19頁:中醫看病之“聞”(2) 第20頁:中醫看病之“聞”(3)
第21頁:中醫看病之“問”(1) 第22頁:中醫看病之“問”(2)
第23頁:中醫看病之“問”(3) 第24頁:中醫看病之“切”
第25頁:中醫按摩(1) 第26頁:中醫按摩(2)
第27頁:中醫按摩(3) 第28頁:中醫針灸(1)
第29頁:中醫針灸(2) 第30頁:中醫刮痧(1)
第31頁:中醫刮痧(2) 第32頁:中醫拔罐(1)
第33頁:中醫拔罐(2) 第34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1)
第35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