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拔罐療法讓人松爽
拔罐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進行治療。
1.拔罐工具
拔罐療法采用的工具——罐,有許多種,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膠罐等,甚至家中的罐頭瓶也可以用於拔罐。臨床中用得較多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
而橡膠罐在家庭中用得較多,因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即可嘬住,不管你是否懂醫,非常容易掌握,只要明白哪裡痛就拔哪裡即可。但它沒有用火,少了一個重
要的環節,效果就要差一些,所以醫院一般不用這種。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過玻璃觀察罐內皮膚*、瘀血、起泡及放血時的出血情況等,所以臨床中用得最多。
拔罐療法使用中的另一個工具——就是探子,或叫火把。可用一截較粗的鐵絲,一頭彎成圓圈狀,易於用手握住,另一頭纏上棉花及紗布,用來蘸酒精、點火。
2.拔罐的方法
拔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四種:留罐、閃罐、走罐、放血拔罐。
(1)留罐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然
後用手輕輕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嘬上了。拔罐時應注意:不要將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將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膚上,否則,將會燙傷病人。
(2)閃罐就是將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後再拔、再取下,反復多次。閃罐法多用於虛寒症或肌肉萎縮、需重點刺激的穴位。閃罐時應注意:罐子在反復閃拔中,罐子本身的溫度也在迅速升高,故應備有多個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燙傷皮膚。
(3)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後,用一只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所以說,走罐
不是作用於一個穴位,而是作用了數個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經絡。如後背的膀胱經,就是經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時應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
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走罐,常用於後背酸痛、發涼,頭暈,感冒等。
(4)放血拔罐是指在選定的穴位上或膿腫處,用三稜針刺破小血管,再在上面拔罐。體內的瘀血、膿血會沿著針眼流出。放血拔罐時應注意:起罐後應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於發熱、熱毒引起的疾病。
二、拔火罐要拔得明明白白
拔火罐是一種傳統的中醫外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機械的或加熱的方法,驅除罐內的空氣,利用其負壓,吸附皮膚,在局部造成微小的皮下淤血,這種小創傷能刺激人體自身功能(如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藥店、商場裡的火罐產品也越來越多。
1.選火罐:新老產品差別不大
對於市場上各種各樣的火罐產品,中醫認為,傳統火罐和現代拔罐器之間的功能並無太大差別,尤其是材料的差別,對於火罐的療效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但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如果是針對寒症如風濕、老寒腿等,則使用傳統的需要點火的火罐效果更好些。
2.拔火罐:要有的放矢
對於患者在自己家裡使用拔罐器,中醫認為,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帶來的疼痛如腰脊勞損或是扭傷,在患者明確病因並有醫囑
的情況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這樣也有利於治療。但疼痛的原因有時是非常復雜的,所以,中醫不提倡人們在不清楚病因時就使用拔罐來自我診療,因為不對症的拔
罐雖然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卻會貽誤病情,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另外皮膚有破損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適合使用拔罐療
法。
那麼,我們應如何正確使用拔罐器呢?我們的建議是,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後背等大塊肌肉上,最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體能夠承
受的范圍內,吸力大,效果好。在起罐的手法上,無論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蠻力去拔,正確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邊緣的皮膚下壓,待空氣進入後輕輕拿下。拔罐的時間
以10~15分鍾為宜。同一部位的拔罐間隔要視皮膚恢復情況而定,一般兩三天即可。
拔火罐時,還要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孕婦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髒部位、毛發部位、患有皮膚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3.用火罐:三個誤區不能闖
拔火罐對於一些疾病的治療來說,確實有很多方便,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還是對拔火罐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第一,拔火罐雖然對多種疼痛都有一定治療效果,但其作為一種中醫輔助治療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對於拔罐器產品說明上的功能介紹,沒有經過醫學臨床實驗的,無法證實其效果,患者對待這個問題要理性。
第二,針對市場上一些有磁療功能的拔罐器,中醫認為,人體自身帶有非常微弱的磁場,附在罐內的磁鐵磁力很強,會對人體自身磁場產生干擾。如果使用過多的磁化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害大於利的。
第三,一些非醫療機構的場所如洗浴中心等也會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務,建議最好不要去,因為某些場所沒有嚴格的消毒,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
三、拔罐後反應異常該怎麼處理
拔罐後的病人會出現一定的反應,要區分各類反應,以便於及時應對:
1.正常反應
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將罐吸附於施治部位,由於罐內的負壓吸拔作用,局部組織可隆起於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覺得局部有牽拉發脹感,或感到發熱、發緊、涼氣外
出、溫暖、舒適等,這都是正常現象。起罐後,治療部位出現潮紅、或紫紅、或紫紅色疹點等,均屬拔罐療法的治療效應,待1至數天後,可自行恢復,毋需作任何
處理。
2.異常反應
拔罐後如果患者感到異常或者燒灼感,則應立即拿掉火罐,並檢查有無燙傷、患者是否過
度緊張、術者手法是否有誤、是否罐子吸力過大等。根據具體情況予處理。如此處不宜再行拔罐,可另選其他部位。如在拔罐過程中,患者感覺頭暈、惡心、目眩、
心悸,繼則面色蒼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壓下降、脈搏微弱,甚至突然意識喪失,出現暈厥時(暈罐),應及時取下罐具,使患者平躺,取頭低腳高體位。可喝
些開水,靜臥片刻即可恢復。重者可用針刺百會、人中、中沖、少商、合谷等穴,神志即可清醒。如果術前做好解釋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懼,術中能很好掌握病人的
情況,這種情況很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