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中醫看病之“望”(4)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承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杄看口唇的形態
  
  (1)口唇干燥:患者嘴唇發干,常用舌尖去舐,甚至發生唇裂,多屬燥熱傷 津或陰虛液虧。多見於高燒、氣候干燥、缺水和愛蒙頭睡覺的人;缺乏維生素B和很少吃新鮮蔬菜、水果、雜糧的人也多有發生唇干現象。唇炎也是引起唇干的一個 重要因素。唇炎的主要表現是口唇干燥、脫屑、皸裂、進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時會感到疼痛,說話或大笑時口唇會皸裂出血。重者口唇發生腫脹、水皰、糜爛、結痂 等,由於劇烈的灼痛,會妨礙進食和說話。唇炎最常見的病因是使用口唇化妝品後過敏。另外,口唇干燥還見於經常大量飲酒者和慢性胃病患者。
  
   (2)口唇糜爛:多是脾胃有熱,常見於慢性腸胃病。初生兒口唇潰爛要警惕是否得了遺傳性梅毒。如果口角、嘴唇處發生糜爛,並有紅斑、水腫、滲液、皸裂、 脫屑等,口角處可見向外幅射狀的皺紋,多為雙側口角同時發生,也有個別發生於單側的,是得了口角炎,俗稱爛嘴角,是口角部位皮膚和黏膜的炎症。
  
  2杄看口唇的顏色
  
  (1)唇色發白:若雙唇淡白,多屬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常見於貧血和失血症;若上唇蒼白泛青,多為大腸虛寒、洩瀉、脹氣、腹絞痛、畏寒、冷熱交加等症狀間而出現;若下唇變蒼白,為胃虛寒,會出現上吐下瀉、胃部發冷、胃陣痛等現象。
  
  (2)唇色淡紅:多屬血虛或氣血兩虛。體質虛弱而無疾患之人可見此唇色。
  
  (3)唇色深紅:唇色火紅如赤,常見於發熱。肺源性心髒病(肺心病)伴心力衰竭者,當缺氧時呈絳、紫紅色,臨床上稱為發紺。唇色如櫻桃紅者,常見於煤氣中毒。
  
  (4)唇色泛青:為氣滯血淤,多是血液不流暢,易罹患急性病,特別是血管性病變,如血管栓塞、中風等急暴之症。
  
   (5)唇色發黑:環口黑色、口唇干焦紫黑是極為不良的征兆。若唇色黯黑而濁者,多為消化系統有病,時見便秘、腹瀉、下腹脹痛、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等; 若唇上出現黑色斑塊,口唇邊緣有色素沉著,常見於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艾迪生病);若在唇部、口角,特別是下唇及口腔黏膜上有褐、黑色斑點,有時很密 集,沒有不適的感覺,則可能在患者的胃腸道中發生多發*肉。
  
  3杄望口腔的形態
  
  正常口腔是平整光潔的,如 果口腔黏膜紅腫、起水皰、發生潰瘍或者出現黃白色斑點,有時伴有發燒、疼痛、不能進食,多屬濕熱內蘊,上蒸口腔所致。平時,口腔內有無數的細菌,一旦當身 體抵抗力下降時,細菌便繁殖起來,引起口腔黏膜、齒齦、舌體發炎,有時也可由病毒或過敏引起。
  
  煙酒過度、身體疲勞或假牙、齲齒刺激時也可引起口腔炎。有的婦女每逢月經來潮時,出現周期性口腔發炎。
  
  六、順籐摸瓜,看透病理性的笑
  
  正常人的笑,是心情愉快的表露。醫學家們發現,許多長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笑。我國的老壽星就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形象。然而,笑容中也可能藏匿著某種疾病的蛛絲馬跡。醫學上稱這種與疾病相伴隨的笑為“病理性的笑”。
  
   醫學認為,老年人在罹患彌漫性腦動脈硬化症時,因腦組織發生缺血性退行性變,導致腦功能失調,可發生無意的笑,多數可伴有上肢震顫、步態不穩、語言不清 等症狀。兒童患了大腦發育不全症,可表現出特殊的憨裡憨氣的笑——“傻笑”,而且常伴有明顯的智力障礙。大量酗酒後,由於大量的酒精進入人的大腦組織,使 得大腦的興奮抑制功能失調而出現狂笑。這說明酗酒者已經患上急性酒精中毒了。
【書籍目錄】
第1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1) 第2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2)
第3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1) 第4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2)
第5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3) 第6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4)
第7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5) 第8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6)
第9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7) 第10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8)
第11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1) 第12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2)
第13頁:中醫看病之“望”(1) 第14頁:中醫看病之“望”(2)
第15頁:中醫看病之“望”(3) 第16頁:中醫看病之“望”(4)
第17頁:中醫看病之“望”(5) 第18頁:中醫看病之“聞”(1)
第19頁:中醫看病之“聞”(2) 第20頁:中醫看病之“聞”(3)
第21頁:中醫看病之“問”(1) 第22頁:中醫看病之“問”(2)
第23頁:中醫看病之“問”(3) 第24頁:中醫看病之“切”
第25頁:中醫按摩(1) 第26頁:中醫按摩(2)
第27頁:中醫按摩(3) 第28頁:中醫針灸(1)
第29頁:中醫針灸(2) 第30頁:中醫刮痧(1)
第31頁:中醫刮痧(2) 第32頁:中醫拔罐(1)
第33頁:中醫拔罐(2) 第34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1)
第35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