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力不從心
人生來就是要成功的,不是要失敗的。
——亨利‧戴維‧梭羅(HenryDavidThoreau)
(1817~1862)
心力衰竭是一組心臟功能失調的通用術語,指心臟有效泵血的能力下降,以至於不能滿足身體需求的不平衡。這又是一種不平衡,但這次出問題的是心肌,而不是冠狀動脈。
現在我們不談血管堵塞了,要換個話題。我們可以把心臟想像成一個肌肉組成的泵,可以把血液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這樣,人在活動時,心肌幹起活來必須更賣力氣才行。
心臟工作的原理
心臟每跳一次可分為兩個步驟,構成「心動週期」,週而復始,向全身供應血液。
第一步是收縮,把血液從心室內泵出來,具體能泵出多少血液取決於心肌收縮的力量。如果心肌出現了問題,收縮沒勁兒,泵出去的血液就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很多事可能就幹不了。這種狀況若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就有可能惡化,人一活動就會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腿會變腫,肺內積水,就免不了提前去見上帝了。
第五章力不從心SlayTheGiant心肌收縮無力,人就會全身沒勁兒。
第二步叫舒張,心肌放鬆下來,好讓血液流進心腔內。如果心肌很僵硬,放鬆不下來,血液就不能充分流入心室內,心肌在收縮時就沒有血液可以泵出去。因此,
即便心肌的收縮功能良好,心臟也不能泵出足夠的血液以滿足身體的需要,還是有很多事幹不成。和心肌沒勁、收縮無力的情況類似,時間長了,人一活動也會上氣
不接下氣。腿會變腫,肺內積水,提前去見上帝了。
因此,不管是心臟的收縮,還是舒張,哪個出問題都會造成麻煩,表現都差不多,結果也一樣,壽命會縮短。
但是,如果出現腿腫,或上樓梯時才爬幾個台階就氣喘吁吁,你也先別驚慌失措,要知道,很多情況都有類似的表現,大多數不會危及生命,也不會有嚴重後果。
出現水腫並不一定是由心力衰竭所致,也不是所有的胸悶氣短都是心臟病的表現。如果有這些情況,最好讓醫生瞧瞧,看看到底是哪兒的毛病。就像你的汽車發出怪
聲後,你還得送到修理廠檢修一下,很多時候也並不是什麼大毛病,但也保不準是發動機的問題。
許多心力衰竭是由冠心病引發的,這是由於一次或多次的心臟病發作,使心肌受到了傷害,長時間不能恢復,影響了心臟的收縮功能,其實,預防冠心病的同時也能預防心力衰竭。
長期高血壓,心臟長成「傻大個兒」
有時,即使沒有嚴重的冠心病,也會發生心力衰竭。比如,血壓高但長期不服藥控制,也會導致心力衰竭,原因是高血壓使心肌處於一種持續的牽拉狀態。
血壓之於心臟就像槓鈴之於舉重選手。舉重運動員能舉起貨物的重量越重,運動員的胳膊、腿和背部肌肉就越發達。同樣,血壓越高,心肌也相應地變厚。
但是,肌肉越發達,彈性就越差,心臟也不例外。長時間的高血壓會讓心臟變得很僵硬,心臟成了一個「傻大個兒」,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心肌是有力量了,但舒張功能大不如以前,心臟不能鬆弛下來,久而久之就會發生心力衰竭。
與正常的心臟相比,過於肥厚的心臟就像一個「傻大個兒」,不能鬆弛。
就算心臟的舒張功能受損不嚴重,收縮功能也會逐漸變差,就像舉重運動員不停地把槓鈴舉起來,放下去,一直不讓他休息,誰都會受不了。無論肌肉多麼強壯,
也必須休息恢復氣力。血壓升高對於心臟而言就是負擔過重,長達數年的高血壓使心肌先是變厚,最終不堪重負,心臟出現泵功能衰竭,導致人的耐力下降,胸悶氣
短和下肢浮腫。
長期血壓高,心臟就會不堪重負。
高血壓病人還常伴有超重、不願活動和飲食較鹹等毛病。一般情況下,若是不測血壓,人對自己的血壓是不會有感覺的。實際上,很多人對自己的高血壓不知不覺,匆忙奔往黃泉之路。
對「革命小酒」說「不」
肥胖和糖尿病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也會影響心臟的舒張功能。預防肥胖和糖尿病能預防心力衰竭。
大量飲酒也會導致心力衰竭,我說的並不是偶爾聚會時的放縱,而是指「革命小酒天天醉」,經常性的大量飲酒。酒精對心肌具有毒性,一般醫生不會傻到建議自己的病人去喝酒。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很多研究卻發現,適度地飲酒還可以減少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