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醫養生學中的“0.8原則”——中庸之道
節制是最好的醫術。
——博恩
許多人認為“0.8生活”學是一種外來文化,並不適合中國的實際國情。這一觀點有些片面,“0.8生活”學與我國中醫養生學中的中庸之道非常類似。中庸
之道體現的是平衡、變通與和諧。人以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生活,身心會豁達、舒暢,並由此產生抵御疾病、收獲健康的效果。而“0.8生活”學講的也是
一種勞逸平衡的哲學,兩者之間是相通的。
那些恪守中庸或遵守“0.8生活”學的人,生活有張有弛,動靜結合、勞逸結合、起居有節、飲食有度、順其自然。長期這樣生活下來,便形成了沒有形態、無法度量、對健康產生巨大作用的軟實力。
一位老中醫曾這樣感慨地說:“如今浮躁現象很嚴重,能夠堅守不偏不倚的人越來越少了。與之相反,欲望膨脹、稍富即奢、性格異化和自控能力缺失的人越來越
多了。一些心理疾病、生活方式病愛鑽這些人的空子。從這個角度說,生活在當今時代的人,最需要做到的是不偏不倚地過日子。這是件看似簡單,實際上很難的事
情。”
是呀,回顧我們的歷史:改革開放前,人們的溫飽得不到解決,所需營養物質得不到及時足量的補充,以致很多人免疫力低下,疾
病叢生。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很多人吃得太多太好,營養和熱量過剩,體重、血壓和血脂超標,“富貴病”纏身。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原屬於
老年人的多發病,如今正在快速地向青年人群乃至少年人群蔓延。面對逐年增多的“富貴病”,近年來,很多人視脂肪為瘟神,吃素不吃葷,甚至忍饑挨餓。這樣的
矯枉過正,使他們重新回到營養缺乏、免疫力低下和疾病叢生的老路。
當今時代,誰不知道鍛煉身體重要?但現實情況是:有些人的鍛煉
停留在口頭上;有些人的鍛煉一曝十寒;有些人的鍛煉“出工不出力”,毫無收效可言;有些人為達到減肥目的而采取超負荷鍛煉,以致身體受傷甚至猝死。這些不
及或太過的鍛煉方式,有悖於中庸中和,有損於健康長壽。
在心態方面,很多今人缺少古人崇尚的寧靜致遠。寧靜包括心態的不偏不倚,
致遠包括由寧靜而獲得的健康與長壽。但時下,為發財而走極端的人數不勝數,一引就爆的現象和慘劇司空見慣,心情煩躁焦慮的人群日益龐大,親友之間因瑣事而
反目成仇的、為保全自己而殺人滅口的也不鮮見……這些拋棄寧靜以及心態扭曲的人,是很難健康長壽的。
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呢?
從養生角度看,健康養生的關鍵是保持平衡。平衡才能健康長壽,失衡就會生病,甚至死亡。養生要講究中庸,生活要遵循“0.8原則”。
要健康,要長壽,要維持人體正常狀態,就必須努力使自己做到中庸,其中重點是達到下面這幾方面的平衡:
人體器官功能平衡
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符合對立統一規律的。例如:骨骼的屈和伸;肺的呼氣與吸氣;心髒的收縮與舒張;營養的吸收與廢物的排出;肝髒的合成與分解;體液的酸
性與鹼性;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這些對立方面,無一不是在神經、內分泌激素的調節下相互協調,實現統一機能,維持人體生命的存在的。人體
的血壓、脈搏、呼吸、體溫、體重、肝功、腎功等都有正常范圍,什麼是正常值?正常值就是人體諸器官處於動態平衡的標志。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能健康長
壽。
營養平衡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堅持食物多樣、饑飽適當、油脂適量、粗細搭配、食鹽限量、飲酒節制、
三餐合理的飲食原則,這樣才能確保六大營養素的全面、合理地攝入。如果營養過剩,往往導致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如果營養不足,便會引起營養不良
的一系列症狀。過胖、過瘦都易潛伏疾病。
動靜平衡
運動與休息,勞與逸本是一對矛盾,二者處於統一即相對
平衡狀態下,生命才能健康。人體器官的活動,有張有弛。人體的運動包括勞動和休息,包括睡眠,要勞逸結合。過多運動,不注意休息和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會損
身耗體,導致百病叢生。失眠和嗜睡均屬病態。據國外報道,運動健將長壽者偏少,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動靜的失衡。
環境平衡
機體的存在要與多變的環境相適應。這就要求人們應努力做到適應環境變化,增強機體抵御外界變化的能力。人類要給自己創造一個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生活空間,力求環境優美、舒適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