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色部在眼睛下面,兩個瞳孔的正下方,兩顴骨內側,在胰膽色部與大腸色部之間,瞳孔正中垂線與兩顴骨最高點連線的交點上。
小腸是人體消化的一個中樞站,向上通過幽門連接十二指腸,向下通過闌門連接大腸。我們吃下的飲食物由胃到達小腸,小腸將飲食物分化為清、濁兩部分,飲食
營養為清,由脾吸收;水谷糟粕為濁,由小腸下傳給大腸。當小腸發生病變,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失常,就會發生腹痛、腹瀉、嘔吐等病證。
小腸色部的氣色以明亮潤澤含蓄的紅黃隱隱之色為正常。
小腸色部氣色紅赤明亮,甚至出現粉紅點,這是小腸有實熱。常見症狀有腹部脹痛、舌紅舌瘡;或尿少、尿痛、大便干結等。
小腸色部顏色青白是小腸氣痛,常見腹痛、腰痛等症狀。
此外,中醫認為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山根處是太陽經脈的終止處,山根有青筋浮現的兒童,除容易得外感病以外,常會有小腸病、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
小腸炎症、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腹瀉,以及心律失常、失眠等疾病也可見小腸色部的氣色失常。
大腸色部
大腸色部位於外眼角的正下方、兩顴骨下緣的地方,大致相當於腎色部中心和小腸色部中心連線和外眼角垂線的交點。
大腸的意思是又粗又長。大腸是身體的傳導之官,它上接小腸闌門,下通肛門,一邊向下傳導糟粕,一邊吸收糟粕中的水分,使糟粕逐漸變化成形為大便,適時有度地排出體外。大腸與肺髒表裡相合。當大腸發生病變,主要的症狀是大便失常,比如腹痛、便秘等,或者腹瀉、便血等。
大腸色部的氣色以明亮潤澤含蓄的紅黃隱隱之色為正常。
大腸色部顏色粉紅或黃紅暗濁,這是大腸濕熱的征象,常見腹痛、腹瀉、肛門灼熱等症狀。
大腸色部紅赤是大腸熱結,常見腹部脹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甚至出現下午15點至17點原有壯熱加重、神昏譫語、手足汗出、熱結旁流等症狀。
大腸色部顏色干燥、晦暗無華,是大腸津液缺乏,這會導致長期嚴重的便秘。
大腸色部顏色青白是大腸虛寒,常見有腸鳴腹痛、大便清稀等症狀,嚴重的會大便滑脫、瀉下不止、完谷不化。
此外,腹痛、腹脹、腹瀉、便秘、消化不良以及闌尾炎、結腸炎、結腸腫瘤、直腸炎、痔瘡、肛裂等病證,大腸色部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氣色失常。
另外,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有時在闕中肺髒色部也會出現病色,應該參看。
健康從腸胃開始:消化道的保健
四大穴位保“胃腸”
《黃帝內經》裡面有這樣兩句話:“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膏粱之變,足生大丁”。這兩句話簡單而意義深刻。很多疾病的產生不正是因為飲食失調所致嗎?
飲食不節制、無規律,往往影響脾胃功能,聚濕、生痰、化熱,甚至導致腫瘤。許多食道癌病人平素都喜歡吃燙食或刺激性食品,平時吃飯的速度也很快,這些不良
的飲食習慣都成為他們發病的誘因。所以保養腸胃的第一步就是飲食有規律有節制,定時定量,不宜過飽過饑。無論男女,都應該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這些是養
胃護胃的基本措施,可以有效預防胃病的發生
下面的四個穴位能夠對胃起到養護治療作用:
1.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肚臍,又叫臍中,這個穴位是人的長壽大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呼吸的。嬰兒出生後,臍帶就被切斷,先
天胎息中止,後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緊連臍中。鍛煉神闕可以重新啟動胎息,胎息一旦啟動,就像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應站,的氣血就隨時得
以自動調節,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
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在肚臍上,順時針方向邊揉邊轉,每次按揉
360下。或者臨睡前用拇指肚按壓神闕穴,按壓輕重由自己掌握,以適中為度。經常揉按神闕穴,可使人精神飽滿、體力充沛、面色紅潤、耳聰目明,並且對腹痛
腸鳴、水腫膨脹、中風脫症這些病證都有獨特的療效。
2.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在身體的前正中線上,肚臍上
4寸的地方,也就是肚臍和胸骨劍突尖連線的中點。這個穴位主治胃痛、腹脹、嘔逆、吞酸、洩瀉、黃疸等胃病。我們平時可以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並攏,沿順時
針方向輕輕按揉,按揉時會有疼痛的感覺,這是因為胃裡有食積和氣滯血瘀。這個穴位除了治療胃炎、胃潰瘍、胃下垂、食物中毒,還可以治療癲癇、精神病、神經
衰弱等疾病。
3.胃痛穴
胃痛穴在脊背正中督脈第7椎下的至陽穴和第8椎下的靈台穴附近,按壓它的時候有明顯的痛感。當發生急性胃痙攣、胃痛時,按壓胃痛穴有特效,一般可以在幾分鍾內止痛。如果配合內關穴,止痛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