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蘇東坡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催眠有許多種面向,一般人多半對催眠只有一點片面的認識,可能會以為催眠是一個離我們的生活很遠的冷門玩意兒。而我看待催眠時,心裡有一張多層次的立體地圖,所以生活中處處都可以見到催眠的蹤影。
只要改變觀點,就可以看見不同的風景,因此,我們可以說,催眠有無限多種的定義。
我最常給的第一個定義是:“通過連續、反復的刺激,引導被催眠者進入一種高度可被暗示的意識狀態,這個過程就稱為催眠。”
也可從意識狀態來描述。
“當人進入一種身體放松、內心寧靜的狀態,而且意識清晰,甚至比平常更清晰,我們就把這個過程稱為催眠,把這種狀態稱為催眠狀態。”
而且,往往我還會多加一個形容詞,說這是“好品質的催眠狀態”。
這種好質量的催眠狀態,是最適合催眠治療之用,也是我們在自我催眠時很容易體驗到、從中受用到好處的,值得我們特別留意。
任何心智正常的人,只要經過一小時的訓練,都會有能力在三分鍾內自我催眠,讓自己進入這種好質量的催眠狀態。
從知覺的范圍來說,也可以這樣定義:“催眠是一種知覺窄化聚焦的狀態。”
例如,觀眾在看電視廣告時,往往非常投入,以至於聽不見旁邊有人呼喚他,這時,他的知覺范圍窄化到只注意到廣告,廣告之外的訊息就忽略掉了,這是常見的“廣告催眠”現象。
例如,足球選手專心一意於那顆飛向他的圓球,這時候,他的知覺窄化到將觀眾的呼喊聲置之度外,他的注意力聚焦於球兒的運動軌跡而沒有任何雜念,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知覺窄化的催眠狀態。
也可以從意識的清醒程度來談。
有些人在深度催眠狀態下,會出現類似睡眠的那種對於當下環境刺激沒有反應的現象,然而,大部分的催眠狀態其實是清醒的,甚至比平常還更清醒,可以具有比平常更深邃的智慧與洞察力。
所以,這時我會說:“催眠狀態其實是清醒狀態,甚至是超級清醒狀態。”
經常的,在我臨床催眠時,個案會進入“良心顯現”的狀態,得以對自己進行無情的檢討,開始在自己身上找問題,而不再總是把批判的箭頭射向別人。另外一種常見的情形,則是在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接通了更高的智慧,而獲得新的領悟、新的體驗,對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洞見。
在臨床經驗中,我發現,催眠之後,被催眠者往往能夠直覺式領悟夢境的意義,領悟平常抓不到方向的隱喻與象征,領悟生活中應機而生的征兆。
所以,也可以說:“催眠是通往超意識的交通工具。”
從應用上,我喜歡說:“催眠狀態,其實是最好的學習與改變的意識狀態。”
目前坊間有越來越多的學習、記憶的課程,雖然這些課程沒有明講,但是它們一定大量利用了催眠的觀念與技巧。
在催眠狀態下,人們的心思就像泥沙沉澱後的清水,這時,因為心思透明清澈,得以充分發揮理解力、記憶力、創造力,輕松不費力地調動靈感。
有的時候,人們甚至會進入某種特別的高等心智狀態,產生驚人的功效。例如我曾經收到一位網友的來信,信中敘述他自我催眠後,常常會進入一種心如明鏡、過
目不忘的狀態,在這種仿佛超導體般輕盈、迅捷的心智運作模式下,只需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就學習完畢,而且學習成果穩固持久。
所以當老師的人,如果在上課一開始,先巧妙地給學生做個身體放松、心靈清晰而專注的催眠,保證學習效果倍增。
人的意識狀態就像電視頻道一樣,有很多頻道,可以隨著意願轉移到不同的頻道,所以,有時我會說:“催眠是一門控制轉化意識狀態的藝術。”
也可以從潛意識的角度來描述。
“催眠就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使人可以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直接與潛意識溝通。”
有時候我甚至會進一步說:“催眠,就是與內在的最高負責人打交道。”
往往在催眠教學的過程中,隨著談論范圍的改變,我會即興給催眠一個新的定義,也許一堂課下來會給出一二十種定義。
我自己最喜歡的定義,則是從“覺醒”的角度來談:
“催眠,就是引導人進入專注、覺知的狀態,調動潛意識的大智慧,進行內在探索、身心治療……”
“催眠,就是一個活在當下的催眠者,引導另外一個人活在當下,然後一起來完成預定目標。”
……
現在,換你也來給催眠下個定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