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心寬病自去:楊力揭示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生之秘  作者:楊力

心寬病自去:楊力揭示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生之秘  作者:楊力

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1)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楊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易喜善怒。容易大怒或大喜,稍不順心,就對別人發脾氣。若碰到好消息,馬上就大喜過望、熱淚盈眶而不能自制。這類人是典型的神經質情緒,缺乏正常人所具備的忍耐性,精神經常波動,容易情志受累,也易發生神經衰弱。
  
  至於其他的精神因素,比如緊張、失眠、多夢、驚恐等都有可能導致神經衰弱症的發生。
  
   神經衰弱發生時,人是痛苦的,因為人總在一種消極的情感活動中生活,容易對某一事物感到恐懼不安,並深陷其中。神經衰弱的主要表現就是病人常常“心有余 而力不足”,心情緊張難以放松,特別容易煩惱、激動或發脾氣,無法安心工作,受一點刺激都難以忍受。其早期征兆包括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噩夢,甚至失眠;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頭昏腦脹,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渾身疲乏、體力不支等。
  
  我有一個病人,剛開始來找我 看病時,他跟我說,他對周圍的各類聲、光刺激特別敏感。時鍾的滴答聲、汽車的喇叭聲、腳步聲、別人的鼾聲、音樂聲等,都會讓他覺得心煩或不安。但是在十分 安靜的環境裡,患者又會有其他“理由”讓自己不安,比如自己的心跳、呼吸等,都會讓患者產生不安。有時候還會喪失日常生活興趣,常萌生消極自殺的意念。
  
   總之,神經衰弱病人的臨床表現是復雜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所以應該通過科學的、積極的辦法,讓自己擺脫神經衰弱的困擾。治療神經衰弱的方法在臨床上並不 少,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康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每種治療方法都各有所長,很難說其中的哪種方法效果最好。選擇治療方法一般都因人而異。
  
  擺脫神經衰弱六法
  
  第一,從日常情緒中防治。
  
   神經衰弱多為緩慢起病,病程一般較長,幾年或數十年不等。如果患者情緒較好,則病情明顯減輕;反之,則病情加重。所以,日常生活中多進行情志修養,消除 發病的精神因素,配合合理的生活方式、作息制度和體育鍛煉,學會科學用腦,防止大腦過度疲勞。做到以上這些,對於防治神經衰弱是很有效的。
  
  第二,找個心理醫生。
  
  治療神經衰弱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方法,一旦方案既定,不宜隨意更動,見效後仍需做適當鞏固。
  
  第三,耳穴壓丸。
  
   取耳部反射區:主穴——心、緣中、神門;配穴——腎、皮質下、陽性反應物、內分泌、脾。一般僅取主穴,效果不明顯時加選配穴。壓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綠豆 或冰片(預先制備成米粒大之顆粒),貼壓於耳部雙側穴上。然後按壓1分鍾,使耳廓充血發熱。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耳穴3~5次,睡前必須按壓1次,時間約 1~2分鍾。隔日換貼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4天。這種方法我在臨床上給患者使用過,效果不錯。
  
  第四,多進行戶外運動。
  
   太極拳、氣功、按摩、健身走、慢跑、打乒乓球等都會有助於緩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患者體力較好者可每天做較長距離的散步(2~3公裡),有助於調整大腦 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減輕血管活動失調的症狀,如頭痛等。情緒較差、精神萎靡的患者適宜進行提高情緒的運動,如乒乓球、籃球、劃船、跳繩、踢毽子等,這 樣對調節神經大有裨益。
  
  第五,偏方治療。
  
  萵筍中有一種乳白色漿液,具有安神作用。使用時,把萵筍帶皮切片煮熟,睡前喝湯,有安神、助眠功效。
  
  牛奶煮蛋黃,可治“虛煩不眠”之症。
  
  當然這些食補的效果並不是很好,只是可以在臨床上用於輔助治療而已。治療神經衰弱,重點還是心理療法和臨床規范的治療方案。
  
  第六,氣功治療。
  
  六字訣(噓、呵、呼、嘶、吹、嘻)每天做一遍,可調節五髒六腑,三個月之內必有奇效。
  
  楊力啟示:
  
  需要提醒的是,神經衰弱的治療,不要治病心切,急於求成。一味要求藥到病除,結果卻欲速則不達,這也是很多患者治療神經衰弱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只要找到有經驗的醫生並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法後,患者就要有治好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那麼此病還是很容易治愈的。
  
  癌症患者絕大多數是被嚇死的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編輯推薦 第4頁:序言:百病從心起,養生先養心
第5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 第6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1)
第7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2) 第8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3)
第9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4) 第10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
第11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1) 第12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2)
第13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3) 第14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4)
第15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 第16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
第17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2) 第18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3)
第19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4) 第20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5)
第21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6) 第22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7)
第23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8) 第24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9)
第25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0) 第26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1)
第27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2) 第28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