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心寬病自去:楊力揭示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生之秘  作者:楊力

心寬病自去:楊力揭示黃帝內經中的心理養生之秘  作者:楊力

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楊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三,要隨大眾,俗氣一點,不要標新立異。
  
  在這個標新立異的年代,自視清高的人,對別人、對 周圍的事物總是帶著一種挑剔,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會活得很累。及時清空頭腦中過去那些過分自我的觀念,清除頭腦中那些對事物的偏見,將它們歸零,然後重 新計算輸入你大腦的信息,把自己搞得“普通”些,或許你馬上就會發現,生活原來是那樣的豐富多彩。
  
  雖然我前面說要“無欲無求”, 但是有恰當希望的人,才能引爆生命潛能的導火索,是激發生命激情的催化劑。無論你現在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昨天的都不是我們今天和明天能把握的,所以每天我 們都要從零開始,給自己一個希望,及時拋棄那些應該拋棄的東西,比如你過往的經歷,你曾帶有的光環,你的物質基礎,等等。它們不會是你今天的基礎,你只有 把自己看做是從零開始,給自己一個希望、一個目標、一點信心,你才能積極地過好這一天。長此以往,你才能過好你的一輩子,這樣的人也最可愛,最有望,最易 成功。
  
  總之,人生就是如此,凡事往好處想,往好處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面無需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避 免困擾而傷神。多與人溝通,多懷感恩之心,多幫別人做好事,生活中適當娛樂,等等。這樣,我們就能活得單純、知足、快樂,精神不傷不累,當然易招人喜愛, 易成功,易長命百歲。
  
  楊力啟示:
  
  每一天,讓我們都從零開始,給自己一個希望、一個目標、一點信心。正如《易經》所說,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百病生於氣
  
  在養生、治病的時候,一定要把氣考慮進去,只要抓住“氣”這一病理機制的核心,便可執簡馭繁,迎刃而解。
  
   “百病生於氣也”始見於《素問.舉痛論》中,旨在說明各種疾病的發生與氣的運動變化之間的密切關系。“百病生於氣”並非我們常說的生氣的“氣”,而是可 以用來解釋中醫中所有概念的。比如“氣”可以分為正氣、元氣、清氣、營氣、衛氣、宗氣、水谷之氣、經絡之氣、髒腑之氣、天地之氣、疫癘之氣、六淫邪氣、寒 熱溫涼四氣、水氣等,包括有形的或無形的。
  
  歷代中醫養生家都在研究氣跟人的健康關系,張介賓在《景岳全書.疾病類》中所雲:“凡 病之為虛為實,為寒為熱,至其病變,莫可名狀。欲求其本,則只一氣字足以盡之。”由於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貫穿於人的 整個生命過程。所以,當出現氣虧虛、凝滯,或髒腑生理功能的升降失調導致“氣”出現問題時,人就易生病。故調氣治病,乃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之一。
  
   那麼人為什麼會傷到氣呢?原因有很多,比如生氣發怒可以導致氣的運行受阻而出現停滯;過度的勞累,比如身體勞累、腦力勞動過度所造成的神疲,房事過頻導 致的房勞,等等,都會耗掉人們的氣。即使是再充足的氣,如果無節制地消耗,也會逐漸形成“氣不足”的虧虛狀態。所以,注重氣的補益是養生防治疾病的重要責 任。
  
  調心氣的四大法寶
  
  第一,從吃的方面來講:
  
  一天三頓飯吃好,這就是很好的補氣方式。當然食物中還有一些補氣的佼佼者,比如人參就是比較好的補氣佳品。另外,大棗、桂圓、淮山藥、羊肉、蓮子等都可以適當選擇,這些都是不錯的補氣食物。
  
  第二,從作息方面來講:
  
   每天要注意合理的作息。盡量午睡,也盡量晚上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實在不能保證的話,至少在晚上11點至凌晨1點睡覺,睡好“子時覺”,緩解疲勞的功效 還是很明顯的。疲勞不在,氣當然不會過耗,所以對養氣、益氣有益。如果你實在不能讓自己睡好覺,那麼,可以試試道家的打坐或瑜珈的松弛功。
  
  打坐是我國古代一種養生健身法,是一種養氣、養神、安心、開智增慧的養生法,可以申請專利。打坐的基本方法是:
  
   首先,坐在地上或瑜珈墊子上,兩腿向前伸直,然後彎右小腿,把右腿放在左大腿跟處,再彎左小腿,把左腿放在右大腿之下,最後,兩掌也上下相疊,兩大拇指 輕輕相抵,哪個手在上都可以,以自然為宜。正正身形,盡量保持臀部、背部與頭部在一條直線上。坐好後,輕輕松松地做幾個深呼吸,讓念頭跟著呼吸一步一步, 輕松地跟著,不管是什麼樣的雜念,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不要不要它,只是很單純地任心念“暢游”,漸漸入靜。每天如果能堅持做 半小時或1小時,對身心放松是很有益的,對於調節陰陽,平衡身體氣血也是不可多得的“功法”。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編輯推薦 第4頁:序言:百病從心起,養生先養心
第5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 第6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1)
第7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2) 第8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3)
第9頁:第一部份:《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共養之秘(4) 第10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
第11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1) 第12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2)
第13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3) 第14頁:第一部份:百害因於病之秘(4)
第15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 第16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
第17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2) 第18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3)
第19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4) 第20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5)
第21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6) 第22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7)
第23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8) 第24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9)
第25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0) 第26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1)
第27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2) 第28頁:第二部份:百病生於心之秘(1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