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易經養生全書:活用易經,百病不侵  作者:曾子孟

易經養生全書:活用易經,百病不侵  作者:曾子孟

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2)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曾子孟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合穴多分佈在肘、膝關節附近,比如說胃氣不足,就在足三里穴上貼甘草來培補。因為這樣可以使甘草的艮土之性通過合穴進入同屬艮土的胃部,可見,養生保健只要做到「同氣相求」,我們的身體自然就會健康、安寧。
  
   (5)原穴:正經元氣出入的總開關在人體的十二條正經上各有一個原穴,多分佈在腕、踝關節附近。「原」顧名思義就是原氣(又稱元氣、真元)的意思。我們 都知道,元氣是人的先天之氣,身體臟腑器官、經絡氣血的正常運作都依賴於元氣的滋養,只有元氣充沛了,人體這部機器的各個零配件才能發揮其各自功能,我們 的生命活動才會正常運作。由此可見,給原穴悉心的呵護,就是抓住了人體元氣出入的總開關,這樣我們才會健康,少得病。
  
  反之,如果臟腑有疾患,都可取相應的原穴來治。像困擾現代人的頸椎病,往往與肺氣虧虛有關,治療時必須先補足肺氣。值得推薦的方法是將白參片貼在肺經兩側的原穴——太淵穴上,只有把肺的元氣補足了,才能發揮其維護正氣、抗禦病邪的作用。
  
   (6)絡穴:主管人體十字路口的要穴身體一旦出現兼有兩條經絡問題的疾患,找對絡穴治療是最明智的選擇。人體的十二條正經在四肢部分各分出絡脈,其上各 有一個絡穴。這個穴位就像縱橫交錯的十字路口上掌控全局的紅綠燈,只有指示燈正常運轉,複雜的路面情況才會變得井然有序。
  
  對於人 體而言,此穴可以將人體相表裡的經絡溝通在一起,其交會點就發揮著路面紅綠燈一樣的作用。因此,當你將藥物貼在絡穴上,其性氣便可同時引導藥性進入兩條 經,起到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某人因感冒而引起咳嗽、頭痛等不適,單靠手太陰肺經上的一個絡穴——列缺穴便可解決這個難題。
  
   (7)卻穴:主管急病的要穴「卻」是間隙的意思,是經脈之氣深聚之處的意思,所以自古以來身體出現急性發作的小毛病都找卻穴。卻穴多分佈在四肢肘、膝關 節以下。十二經脈在四肢各有一個卻穴,陰陽蹺脈、陰陽維脈在下肢處也各有一個卻穴,合稱十六卻穴。藥物貼於其上,藥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氣相 求」的治病效果自然會發揮到極致。陰經卻穴擅長根治血證,如咯血就可以找手太陰肺經的卻穴——孔最穴來治療;而陽經卻穴擅長治急性疼痛,如脖子痛就可以找 足少陽膽經上的卻穴——外丘穴幫忙。
  
  十二經脈七大穴表
  
  經脈井穴滎穴原穴經穴合穴絡穴卻穴
  
  手太陰肺經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列缺孔最
  
  手少陰心經少衝少府神門靈道少海通裡陰卻
  
  手厥陰心包經中沖勞宮大陵間使曲澤內關卻門
  
  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前谷腕骨陽谷小海支正養老
  
  手少陽三焦經關沖液門陽池支溝天井外關會宗
  
  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合谷陽溪曲池偏歷溫溜
  
  足太陰脾經隱白大都太白商丘陰陵泉公孫地機
  
  足少陰腎經湧泉然谷太溪復溜陰谷大鐘水泉
  
  足厥陰肝經大敦行間太沖中封曲泉蠡溝中都
  
  足太陽膀胱經至陰足通谷京骨崑崙委中飛揚金門
  
  足少陽膽經足竅陰俠溪丘墟陽輔陽陵泉光明外丘
  
  足陽明胃經厲兌內庭沖陽解溪足三里豐隆梁丘
  
  養生保命真法,讓我們終生受用
  
  「《易經》內病外治療法」是指在《易經》的理論指導下用同屬性的食物、藥材去補益、調理同屬性的臟腑。比起內服藥物的方法,它有不少優勢,更適合家庭使用,可謂是家庭治病養生的首選之法。
  
   起效快當你找到病因和選中需要調節的經絡、穴位後,就可以依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個原則來挑選藥物,再將所造藥材外敷在最恰當的經絡穴位,這樣藥 物的性味才能輸送到五臟六腑,借此補虛瀉實,調節人體陰陽平衡。一般來說,無論是補還是瀉,見效都很快,一般10分鐘內就會看到成效,尤其針對體質羸弱的 人效果會更加明顯。在使用外治療法的同時,最好配合食療。根據自己的體質特徵,選擇合適的食物和藥材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特色 第2頁:序言
第3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 第4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1)
第5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2) 第6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3)
第7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 第8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1)
第9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2) 第10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3)
第11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4) 第12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5)
第13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6) 第14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7)
第15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8) 第16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9)
第17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10) 第18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11)
第19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 第20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
第21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2) 第22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3)
第23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4) 第24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5)
第25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6) 第26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7)
第27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8) 第28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9)
第29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0) 第30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1)
第31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2) 第32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3)
第33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 第34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1)
第35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2) 第36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3)
第37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4) 第38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5)
第39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